多项电生理检查及临床评分量表在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究多项电生理检查指标及临床评分量表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因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3.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灶部位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方法】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共22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脑血管病、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变部位(皮层弥漫性病变、皮层下病变(皮层下局灶性病变+脑干病变))对患者进行分组,对全部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FOUR)评估,入院或发病1-7天内行EEG、SLSEP及BAEP检查,分析指标包括脑电图反应性、脑电图Synek分级、双侧SLSEP N20是否存在、双侧BAEP III波、V波是否存在、双侧BAEP III-V/I-III波峰间期比(<1/≥1)。发病或入院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上述电生理指标及不同评分量表与全部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上述各指标在不同病因分组及不同病变部位分组中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效能的差异。【结果】1.从总样本分析,电生理检查各指标及GCS评分、FOUR评分均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其中脑电图Synek分级、SLSEP N20与预后的相关性最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OR值分别为6.889(95%CI.4.120-11.520)及5.858(95%CI.3.479-9.86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0.788-0.909)及0.824(95%CI.0.767-0.881),提示两者对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最高,其中脑电图Synek分级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60.7%,SLSEP N20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67.3%。其次是FOUR评分及GCS评分,两者对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95%CI.0.704-0.837)及0.778(95%CI.0.710-0.847)。2.根据病因分组,在脑血管病组中,除BAEP III-V/I-III波峰间期比值外余指标均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其中SLSEP N20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838(95%CI.0.757-0.919),敏感度为51.7%,特异度为100%,其次是脑电图Synek分级,其对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4,(95%CI.0.711-0.896),敏感度50.0%,特异度为96.4%,;而FOUR评分及GCS评分等临床量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也较高,二者AUC分别为0.796(95%CI.0.702-0.891)和0.815(95%CI.0.724-0.906);而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中,BAEP各指标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而脑电图Synek分级及SLSEP N20同样对预后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900(95%CI.0.714-1.000)和0.895(95%CI.0.798-0.993)。3.根据病灶部位分组,在皮层弥漫性病变组中,同样除BAEP III-V/I-III波峰间期比值外余指标均与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脑电图Synek分级及SLSEP N20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两者AUC分别为0.870(95%CI.0.787-0.952)及0.864(95%CI.0.801-0.926),预测敏感度均为80.6%,特异度分别为88.5%及80.8%;FOUR评分及GCS评分的AUC分别为0.793(95%CI.0.715-0.871)及0.764(95%CI.0.671-0.858),预测敏感度分别为55.3%及58.3%,特异度分别为100.0%及88.5%;在皮层下病变组中,仅脑电图Synek分级、SLSEP N20及临床评分与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脑电图Synek分级AUC=0.754(95%CI.0.637-0.877),SLSEP N20AUC=0.747(95%CI.0.628-0.866),FOUR评分AUC=0.707(95%CI.0.578-0.835),GCS评分AUC=0.784(95%CI.0.671-0.898),其中SLSEP N20特异度最高,为100%。【结论】1.电生理检查及FOUR评分、GCS评分量表与昏迷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EEG及SLSE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2.在不同病因所致昏迷中,SLSEP在脑血管病组中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而EEG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中预测价值稍高于SLSEP;在不同病变部位中,脑电图Synek分级对弥漫性皮层病变所致昏迷的预后预测价值最好,SLSEP稍次之;但在皮层下病变组中,SLSEP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脑电图Synek分级。3.FOUR评分在皮层下病变所致昏迷的预后评估中敏感性优于GCS评分。脑电反应性在不良预后的预测上假阳性较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弥漫性皮层损害所致的昏迷中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欠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观察透析间期有氧运动联合透析中抗阻运动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及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MHD的DK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22)和对照组(n=18),试验组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透析间期有氧运动联合透析中抗阻运动,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时间是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
目的:为了探讨dhx15基因在肠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利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研究dhx15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肠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课题组前期已通过Talen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斑马鱼dhx15基因敲除杂合突变体dhx15+/-,经交配获得的dhx15+/+(野生型)、dhx15-/-(纯合突变体)斑马鱼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ol2转座酶系统编辑技术,将人源DHX15野生型CDS全长插入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女性中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卵巢是最常见的异位部位。目前,通过使用腹腔镜对卵巢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灶进行剥除是一线治疗方式。但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术后患者卵巢功能出现降低,且在术中使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能够给优化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使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患者
研究目的:1、本研究首先筛选分析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密切相关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并深入研究所得结果——CCR6及其靶向的miRNA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生物学功能,以期为DLBCL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2、本文从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两方面探讨DLBCL中CCR6表达变化的可能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明确DLBCL的发生机制及
目的:分析探讨“微拉美悬吊联合面颊部脂肪减容小切口中下面部除皱术”在中下面部年轻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治疗组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共20例诊断为中下面部老化的求美者,行“微拉美软组织提拉带悬吊联合面颊部脂肪减容的小切口中下面部除皱术”:采用颞部发际线内小切口,在颧弓上区、颧弓区、中面部行局限范围剥离,联合对移位面颊部脂肪抽吸,置入微拉美提拉带,将分离的中面部皮瓣提升
目的:残胃癌(USC)是胃术后残胃发生的新发癌、最初专指良性疾病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新发癌,后逐步扩展到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本文旨在分析并探讨残胃癌的本文分析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了解。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医院于2014年~2016年收住院的病例,其中,一共有45例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记录45例残胃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术后病理情况、部分实验室检查、
目的:系统评价比伐卢定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系统查阅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和维普中文网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伐卢定(试验组)与肝素(对照组)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信息及数
目的(1)分析穿透性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征象,建立基于其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协助临床精准诊断。(2)评估特定征象对于诊断膀胱是否受侵的可行性。(3)对比分析磁共振与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1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及手术资料,平均年龄(31.9±5.1)岁,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共143例用于构
N-甲基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one,简称NMP)是一种多功能且稳定性好的溶剂,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以及石油化学等领域。NMP作为锂电池正极主要的辅助材料,随着锂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其需求量不断增大。在锂电池电极制造工艺中,涂布过程中会产生含NMP的高温废气。以往的工艺会经过一定的废气处理工艺之后直接排放,这不仅造成了价格昂贵的NMP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在
纽曼的自由教育观详细阐述了大学教育目的即知识本身,强调教育应使学生达到理智的精神状态。立足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的自由教育观,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在“育”上。大学是教育场所而非教学场所是应然的。教育场所的大学更注重对人心智的培育和影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公民,更能缓解当下大学毕业生专业不对岗的就业问题。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对当下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