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勃朗特的动物书写和中产阶级文化构建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妮·勃朗特(1820-1849)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仅发表了两本长篇小说和若干诗篇。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她坚持按生活的原貌再现生活,作品虽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却自有其温情与力量。
  在安妮·勃朗特的小说中,有部分内容随处可见却又极其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动物书写。无论是普通的小狗家猫,还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小鸟,在她的作品中都会得到细心关照。英国中产阶级在十八世纪迅速崛起,为英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步入十九世纪,其数量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重要发展。此时,如何通过构建自身文化来获得社会认同,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妮·勃朗特作为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中产阶级成员,在其作品中通过相关动物书写对如何构建中产阶级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她看来,中产阶级要想构建自己的文化,首先需要对处于主流地位的贵族文化中的消极部分进行揭露和批判。亚瑟·亨廷顿一伙人无节制地猎杀动物,玩弄女性;默里家的小姐们随意抛弃宠物;布罗姆·菲尔德家的人残忍地虐待动物。这些上层人物对动物的态度和行为,将贵族的道德堕落和残酷展露无遗。接着,作家对于中产阶级对动物的友善及这些善意背后体现的阶级特征给予了肯定。阿格尼丝有爱的家庭环境所代表的中产阶级家庭文化、韦斯顿对绅士概念的改写以及新型中产阶级职业女性海伦的出现都是对中产阶级文化最好的注解。最后,安妮·勃朗特如何通过动物话语构建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也得到了探讨。中产阶级的人性观、婚姻观和自然观在此都得到了阐释。关爱动物的阿格尼丝体现了真正的人应该仁慈有同理心;韦斯顿夫妇因动物结缘,最后喜结良缘共同组建幸福家庭,印证了建立在爱与亲生命性基础上的婚姻更容易给人带来幸福;而小亚瑟和海伦等人与动物为友、从自然中获得安宁与愉悦则体现了安妮对此种热爱自然、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自然观的推崇。
  本文以中产阶级文化的构建为切入点对安妮·勃朗特小说中的动物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扩展安妮·勃朗特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另外,中产阶级文化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了解其构建是对现代精神的溯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状况,也可以为当今社会带来一些关于人性、自然和婚姻的启迪与思考。
其他文献
语序,一直是备受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而不同语言所应用到的语序规则往往会涉及到包括语言互译和语言学习在内的实际问题。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大致分为漂移型语言和非漂移型语言。相比属于非漂移型语言的英语,汉语作为非典型漂移型语言却有许多漂移现象,这可能与汉语无形态变化、无明显标记有关,也可能是在一定语境下、出于语用目的而产生漂移。因此,汉语出现漂移现象的原因以及为实现漂移所需要具备的要素成为了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对此,前人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主要从形式句法学和语义学的角度研究汉语
摘要:本文在了解汉语、越语语音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时经常出现偏误的送气音p[p’]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越南学习者;送气音;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54-01  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比较是语音偏误分析的基础。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
期刊
动结式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句法结构,主要由一个动词加一个结果补语组成(也有学者将包含“得”字句的组合式述补结构归为动结式的一种)。动结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句法语义关系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学者们对汉语动结式的习得研究从未间断过。
  本论文选取汉语动结式中结果补语语义的三种语义指向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母语儿童和英语为母语的高水平学习者对汉语动结式的习得。在母语习得中,前人有关母语儿童动结式的习得研究发现,儿童在4.5岁左右就能产出复杂的动结式结构,但未有实
时制、体、情态是与动词相关的三大范畴,且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汉语是一种没有显性时制标记的语言,因而对汉语的体和情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针对汉语的体和情态的互动研究较少,且有关汉语体标记词“了”的语义研究一直没有定论,所以本研究以情态助动词“应该”和体标记词“了”为例,旨在探究汉语中情态与体的语义互动,并且期望通过对两者互动的研究,为“了”的语义分析提供一些佐证。本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应该”的语义、“了”的语义以及“应该”和“了”的共现限制及其互动机制。
  首先,我们从情态
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1928-1982)是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界的翘楚,一生创作了44部长篇小说和120多部短篇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作者以超前的思维构想出了一个未来世界,探讨了高科技时代下的仿生人和人类共存的世界将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分析这部科幻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态伦理、社会伦理,认为伦理关系的异化隐射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核战阴影下的社会现实。小说中仿生人与人类的新型伦理关系则引发了对于人之本质的追问,折射出人类身处科技时代的道德
摘要: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无论其种族、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应享有接受法定年限教育的权利。但是,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较为严重,就地区差异而言,它不仅存在于各省之间,也存在于各省内不同市(县),甚至不同乡镇之间。
期刊
威廉·吉布森(1948-)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是“赛博朋克”文学流派主要奠基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神经漫游者》出版于1984年,斩获科幻小说界三项殊荣:星云奖、雨果奖和菲利普·迪克奖,确立了他在科幻小说领域的崇高地位。《神经漫游者》以近未来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空间书写,呈现了一幅后现代生活全景图。
  论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和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小说中的都市空间、赛博空间和轨道空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神经漫游者》的近未来都市空间景观中,跨国公司的资本和权力扩张取代了
摘要:本文对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当代的题材与形式两方面艺术语言进行探究,目的在于找寻木板年画独有的民族艺术特征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与变化,以期以一种主动的、发展的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木板年画;现代;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38-01  同物质文化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它是人类文化的
期刊
约翰·奥斯本(1929-1994)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是“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的杰出领袖,为英国战后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表达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与关怀。1956年5月8日,奥斯本的戏剧《愤怒的回顾》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首演,随即引起巨大轰动,不仅让奥斯本一跃成为英国戏剧界的名人,而且标志着戏剧艺术的革新,被誉为英国当代戏剧的里程碑。
  本文运用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愤怒的回顾》主人公吉米“愤怒”的产生、爆发和平息为主线,分析其蕴含的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描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地层学、类型学和聚落考古学,再以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墓葬资料为例分析考古类型学的作用。  关键字: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大溪遗址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67-02  考古学的基本方法有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和聚落考古学三种。①  考古地层学是通过对文化层堆积和各种遗迹的层位及相互关系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