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苗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枝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株型构成以及成花。带分枝大苗建园产量高、收益快。但自然条件下占我国栽培面积75%的富士品种苹果苗木分枝难,已成为制约我国苹果苗木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因而分枝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对苹果苗木质量的改善和苹果分子育种均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CK)可显著促进植物腋芽萌发,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难分枝一年生‘长富2号’/T337
【基金项目】
:
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28); 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项目(编号:C000088); 陕西省科学与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编号:2015NY114); 陕西省科学与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编号 2016TZC-N-1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枝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株型构成以及成花。带分枝大苗建园产量高、收益快。但自然条件下占我国栽培面积75%的富士品种苹果苗木分枝难,已成为制约我国苹果苗木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因而分枝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对苹果苗木质量的改善和苹果分子育种均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CK)可显著促进植物腋芽萌发,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难分枝一年生‘长富2号’/T337/八棱海棠苹果苗木为材料,结合激素处理、表型生理数据和转录组分析,筛选到参与苹果分枝调控的关键候选基因MdTCP12和MdWUS2,系统分析二者响应CK促进或抑制腋芽萌发的功能和转录调控机制,以期解析MdTCP12和MdWUS2响应CK调控腋芽萌发的新途径,为CK调控植物分枝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新观点。1.苹果腋芽可以合成CK,且CK合成对腋芽萌发不可缺少。外源6-BA处理可显著促进苹果腋芽萌发和生长,而摘心后喷施CK合成抑制剂(Lovastatin)可显著抑制摘心诱导的腋芽萌发。6-BA和摘心处理后顶端分生组织具有明显的分裂机能,而Lovastatin处理后的腋芽结构与对照相似。6-BA和摘心处理后腋芽中CK含量(ZR)显著高于对照水平,且CK合成和降解相关基因MdIPTs和MdCKXs显著上调表达;Lovastatin处理后CK水平明显低于摘心水平,且MdIPTs和MdCKXs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表明腋芽中CK合成受抑制后不能激活腋芽萌发。2.构建了外源6-BA和对照处理后0 h、4 h和96 h苹果腋芽RNA-seq文库。筛选并鉴定了响应CK处理与激素、腋分生组织活力、细胞循环(生长)等5450个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CK响应调节因子、生长素极性运输以及腋分生组织相关基因在CK和摘心后4 h上调表达,并早于细胞循环和细胞生长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此外,II类TCP家族中分枝相关基因响应CK下调表达。3.明确苹果II类TCP家族中MdTCP12基因具有抑制分枝的作用。MdTCP12和MdTCP18在不萌发腋芽中明显高表达,CK和摘心处理后显著下调表达,Lovastatin处理后明显上调表达。MdTCP12和MdTCP18序列中均含TCP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烟草叶片GUS活性分析表明,MdTCP12和MdTCP18启动子活性受6-BA抑制,但可被Lovastatin和GA3激活。过表达MdTCP12的转基因拟南芥莲座叶分枝数明显少于野生型;拟南芥max2突变体中过表达MdTCP12可明显减少max2的多分枝数量,部分恢复野生型表型。4.苹果MdWUS1和MdWUS2基因可明显促进腋芽萌发。MdWUS1和MdWUS2基因在不萌发腋芽中低表达,CK和摘心均可显著促进其上调表达,但Lovastatin处理抑制其表达。MdWUS1和MdWUS2序列均含Wus-typ结构域和EAR基序(Lx Lx Lx),定位于细胞核。烟草叶片GUS活性分析表明,MdWUS2启动子活性受CK诱导,而受Lovastatin显著抑制。过表达MdWUS2转基因拟南芥莲座叶和莲座叶分枝数明显高于野生型;过表达MdWUS2的番茄和烟草转基因植株也出现多分枝表型。过表达MdWUS1的拟南芥莲座叶和莲座叶分枝数明显增加。表明受CK激活的MdWUS2(MdWUS1)是苹果分枝发育的正调控因子。5.MdWUS2与MdTCP12蛋白互作,并抑制MdTCP12对下游休眠基因MdHB53b的转录激活作用。酵母双杂交试验表明MdWUS2依赖C端的EAR基序与苹果辅阻遏子MdTPL9互作,表明其可能作为转录抑制子起作用。酵母双杂交、Bi FC和Co-ip试验表明MdTCP12与MdWUS2蛋白互作。转录组数据显示苹果休眠基因MdHB53a和MdHB53b在6-BA处理后明显下调表达;烟草叶片GUS活性试验表明MdHB53b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受MdTCP12激活,且该激活作用明显受到MdWUS2的抑制。综上,本研究提出MdWUS2介导CK抑制MdTCP12调控腋芽萌发的可能作用模式:不萌发腋芽中,MdWUS2表达受抑制,MdTCP12特异高表达,正向激活下游休眠基因MdHB53b转录,从而抑制腋芽萌发;CK合成或增加后,腋芽中MdWUS2表达被显著激活,可招募辅阻遏子MdTPL9,且抑制MdTCP12对休眠基因MdHB53b的转录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腋芽萌发。
其他文献
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产区的一种重要真菌性病害,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条锈病防治策略。研究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可为抗病品种的培育以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小麦抗条锈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微丝骨架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动态网状纤维结构,在植物感知外界刺激以及抵抗病
肉桂酸酯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C6-C3结构单元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该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杀虫、抗菌、抗氧化、抗病毒和肝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具有低毒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该类化合物已经引起药物学家的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关于肉桂酸酯及其类似物杀螨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系统研究报道尚属空白。为了进一步拓展肉桂酸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并发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活性的分子,本研究
结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高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在分子特点、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临床表现和疾病的预后方面都存在差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TRAIL的耐药性是影
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生物传感器具有实时监测并且无需标记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在QCM传感芯片表面进行不同的修饰,可形成与目标分子互相作用的功能化表面,使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分析过程集成在传感芯片上完成,是检测技术的核心。通过QCM传感芯片实现对蛋白质、糖类、凝集素及其他生物组分快
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电子等科技的崛起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水平的需求。其中,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进入到了微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新阶段。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OFET)相比于传统的电阻型器件,由于其小尺寸、高集成、低成本、易制备、室温工作,同时兼具多参数检测、信号放大和材料结构可设计等独特优势,在当前气体传感的研究中备受关注。目前,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人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了给临床生物靶向治疗提供药物靶点,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诱导乳腺癌发生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其机理最常用的工具。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XTR)是一个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主要表达在哺乳动物的乳腺、肾脏、子宫肌层、心肌、血管内皮层和特定的脑区域,主要生物学功能为参与母性行为
肌肉生长抑素(mystatin,MSTN)作为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其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肌肉的生长发育。MSTN基因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其功能缺失会引起动物体内肌肉过度生长,导致动物出现双肌(double muscle,DBM)表型。自然突变的MSTN基因已经在牛、绵羊、山羊、马、猪、狗、兔等动物中发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同样在许多物种中实现了MSTN基因的人工诱变。在现代家畜育种中,
城市污水再生、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以城市二级出水、雨洪水及其他地表水体为源水,再生回灌至地下含水层中,是全球倍受关注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新途径,也是我国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积极推动的议题。研究这一过程水质安全风险与关键控制技术是这一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由于再生水源水的多样性、地区差
“大理石”花纹比例是影响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肉牛肉用选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牛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能够为肉牛肉用选育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短片段RNA,主要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靶向抑制功能基因的表达,进而广泛参与各种细胞生命活动。自2004年miR-143被发现能够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以来,越来越多的miRNAs被发现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丹参在我国地理分布较广,各产地生态条件、种源及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丹参药材品质的差异。为了揭示丹参药效成分区域差异的生态学机制,本研究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1)将同一种源丹参种苗移植到我国不同地理空间范围的多个生态区域,系统比较不同区域丹参的根系形态特征和药效成分积累的差异,通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