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从国家层面指明了当前学科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塑造高尚人格的教育方式,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育人指标,应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从国家层面指明了当前学科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塑造高尚人格的教育方式,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育人指标,应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一项富有传统美学精神与美育内容的课程,具有很大的美育渗透优势。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既有助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发挥武术“以美育人”功能,深化武术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美育建设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跨学科研究法等,以现代美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等为理论基础,对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行研究,基于当前上海市初中武术课程实施与教学现状,对“渗透什么”“怎样渗透”等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一,基于对武术教学特色、美育渗透特点、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深刻把握,指出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目标指向,即发展武术审美能力,体悟并掌握武术初级拳术;培养武术审美意识,品味并领会武术审美意蕴;培养高尚人格素养,学习并传承武术文化精神。相应的渗透内容应包含三大类:可直观感知美感形式的武术形象美、需深层品味审美内涵的武术意蕴美、能潜移默化审美情感的武术精神美。其中形象美包括民族风情、传统韵味的工艺形象美,身匀体健、形美神盈的身体形象美,灵活轻巧、技为艺用的技击形象美等;意蕴美包括以形传神、气韵生动的演练气韵美,敬重自然、崇尚和谐的文化意象美,情景相融、物我同一的哲思意境美等;精神美包括勇武刚强、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美,宽厚仁德、尊师重道的崇德精神美,匡扶正义、忠义爱国的侠义精神美等。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调查上海市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现状,分析武术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态度与实践行为等,揭示出初中武术美育渗透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即教师美育认识不足,美育渗透实践能力偏低;教学内容设置失衡,重技能教学轻美育教化;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相应的方法与措施;美育渗透研究薄弱,缺少可借鉴的实践案例等问题。第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目标指向与渗透内容特点,研究提出以下路径。(1)通过开展自我教育和美育培训,拓展教师审美基础知识与能力;深入美育研究和教学探析,提高教师美育渗透认知与理念;丰富审美实践和审美经验,提升教师审美实践能力与技巧等途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2)通过以形象美贯穿教学常规与教学过程,打造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意蕴美诉诸艺术手法与形式题材,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氛围;以精神美勾连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塑造传承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等思路,设计与编排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内容。(3)通过创设武术审美情境,促进学生的武术审美感知与体悟;开展武术审美训练,激发学生的武术审美创造与表现;丰富武术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武术审美趣味与理想等方式,丰富与拓展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活动方式。(4)通过完善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评价机制;美化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对武术美育渗透的支持度等路径,营造与完善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内外环境。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潜能减弱,而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和趋势增强。因此BMSC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动物实验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以减缓骨质丢失,提高机体骨量、骨密
研究目的运动训练需要大量能量供应支持,糖是机体运动时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特别是糖代谢水平对适应高强度间歇训练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观察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小鼠腓肠肌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腓肠肌中乳酸浓度水平,检测糖酵解相关酶HK、LDHA、LDHB,三羧酸循环相关酶CS、OGDC、SDHA,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F-κB、NLRP3、NEK7、ASC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蛋白表达
研究背景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肠黏膜屏障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物质入侵的重要部分,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屏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当肠道发生炎症,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所处微环境中缺氧情况加重。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细胞内氧稳态的关键转录因子。常氧情况下,HIF-1的α亚
研究背景:患有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Joint Instability,CAI)的人群,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普遍下降。由于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控制取决于多种神经生理系统,包括大脑皮层(例如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据研究表明,CAI人群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会降低。在这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作用于感觉运动皮层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
研究目的:姿势控制是指人体保持身体平衡或对外界干扰的骨骼肌肉反应,是人体感觉和运动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姿势控制表现的强弱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损伤的发生几率。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因其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皮层兴奋性等特点被应用于人体姿势控制表现增强。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姿势控制障
研究目的:通过五禽戏和拉伸练习观察运动干预改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效果,为制定帕金森病运动处方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帕金森病(H-Y分期为1-3期)患者60人,58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基线测试,分为五禽戏组(n=29)和拉伸组(n=29)两组,其中46名患者完成研究,受试者分为五禽戏组(n=23)和拉伸组(n=23)两组,所有受试者均符合纳入
研究目的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人体必需一种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化学本质为甾类激素,在体内通过其活性形式与不同组织中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VD不仅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维持骨钙平衡,其在细胞生长、免疫反应、激素合成中的多种效应作用亦被证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VD的营养状况与骨骼肌质量、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受
研究目的:近几年,我国在男子200m自由泳项目中不断突破,在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都出现了中国队的身影,特别是孙杨的成绩领衔,引领着我国男子200m自由泳项目的蓬勃发展。但除了孙杨以外,后续队员实战经验少、竞赛水平不佳,国家队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本研究对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自身的纵向比较和彼此之间的横向比较,总结出制
研究目的:本研究意在结合时代背景,响应国家提出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构建初级中学武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供教学决策层进行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测量,推进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出一套科学全面的初级中学武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1)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初级中学武
体操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体操练习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是反应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特别是体操教学部分,只是对教学的内容动作和宏观要求做出规定,对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变化的评价标准过于粗略,且常规大纲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展现运动项目特征,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手段单一,缺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