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体操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体操练习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是反应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特别是体操教学部分,只是对教学的内容动作和宏观要求做出规定,对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变化的评价标准过于粗略,且常规大纲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展现运动项目特征,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手段单一,缺乏评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操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体操练习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是反应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特别是体操教学部分,只是对教学的内容动作和宏观要求做出规定,对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变化的评价标准过于粗略,且常规大纲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展现运动项目特征,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手段单一,缺乏评价青少年自身运动技能进阶的系统性,此外,现有大纲教学内容也难以实现普通青少年与精英运动员的体技能水平评定的衔接。新颁布出台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确立“4等12级”制,通过等级进阶提升,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和热情,从体教融合的视角,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衔接奠定基础,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手段,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以及技能等级方面为学校体操教学的开展提供可操作性方案。本研究试图通过将该“标准”融入到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大纲中,探讨提升小学生体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同时还可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为推进学校体育课程、丰富体操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依据“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课程内容,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临沂市三河口小学三年级2个班级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分为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对各项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进行测试,探究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大纲的体育课程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影响,探究全面提升小学生体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实验结果:1.小学生身体形态及机能实验结果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体重指标P值小于0.01,学生体重数据实验前后有了非常显著性的变化,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P值均大于0.05,说明教学实验前后没有产生显著性变化。2.小学生身体素质实验结果(1)教学前后实验班男生在柔韧、灵敏、力量素质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性提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5秒十字跳项目的P值均小于0.01,其他素质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2)教学前后实验班女生在柔韧、灵敏素质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性改善,在力量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性变化。15秒十字跳项目、坐位体前屈项目上的P值均小于0.01,立定跳远项项目的P值小于0.05,其他素质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3)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女生与对照班女生在速度以及柔韧素质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50米跑以及坐位体前屈项目P值为0.039<0.05,其他素质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体操教学内容和常规大纲体育教学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身高、体重以及肺活量指标均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不具备显著性。2.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体操教学内容对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力量、柔韧、灵敏素质的提升更具显著性,但速度和耐力素质提升不均衡,从整体看没有显著性影响。3.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具有性别差异,在力量、灵敏素质方面提升幅度男生大于女生,在柔韧素质方面的提升幅度女生大于男生。
其他文献
上海中医学院血吸虫病专题研究组曾提出肝内“经隧阻塞、气滞血瘀”是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是基本治则。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辅以辨证分型施治,对腹水较多或顽固不消的患者,须应急治标,对症利尿消水。从1979年2月到1980年1月,根据上述治疗原则,我们收治了61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现将治疗3个月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研究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潜能减弱,而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和趋势增强。因此BMSC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动物实验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以减缓骨质丢失,提高机体骨量、骨密
研究目的运动训练需要大量能量供应支持,糖是机体运动时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特别是糖代谢水平对适应高强度间歇训练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观察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小鼠腓肠肌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腓肠肌中乳酸浓度水平,检测糖酵解相关酶HK、LDHA、LDHB,三羧酸循环相关酶CS、OGDC、SDHA,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F-κB、NLRP3、NEK7、ASC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蛋白表达
研究背景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肠黏膜屏障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物质入侵的重要部分,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屏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当肠道发生炎症,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所处微环境中缺氧情况加重。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细胞内氧稳态的关键转录因子。常氧情况下,HIF-1的α亚
研究背景:患有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Joint Instability,CAI)的人群,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普遍下降。由于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控制取决于多种神经生理系统,包括大脑皮层(例如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据研究表明,CAI人群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会降低。在这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作用于感觉运动皮层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
研究目的:姿势控制是指人体保持身体平衡或对外界干扰的骨骼肌肉反应,是人体感觉和运动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姿势控制表现的强弱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损伤的发生几率。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因其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皮层兴奋性等特点被应用于人体姿势控制表现增强。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姿势控制障
研究目的:通过五禽戏和拉伸练习观察运动干预改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效果,为制定帕金森病运动处方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帕金森病(H-Y分期为1-3期)患者60人,58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基线测试,分为五禽戏组(n=29)和拉伸组(n=29)两组,其中46名患者完成研究,受试者分为五禽戏组(n=23)和拉伸组(n=23)两组,所有受试者均符合纳入
研究目的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人体必需一种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化学本质为甾类激素,在体内通过其活性形式与不同组织中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VD不仅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维持骨钙平衡,其在细胞生长、免疫反应、激素合成中的多种效应作用亦被证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VD的营养状况与骨骼肌质量、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受
研究目的:近几年,我国在男子200m自由泳项目中不断突破,在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都出现了中国队的身影,特别是孙杨的成绩领衔,引领着我国男子200m自由泳项目的蓬勃发展。但除了孙杨以外,后续队员实战经验少、竞赛水平不佳,国家队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本研究对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自身的纵向比较和彼此之间的横向比较,总结出制
研究目的:本研究意在结合时代背景,响应国家提出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构建初级中学武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供教学决策层进行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测量,推进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出一套科学全面的初级中学武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1)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初级中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