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与趋势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川江属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一级支流,该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较显著的区域,也是“退耕还林”等工程重点实施的区域。1989年国家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1999年全国又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并且从2002年开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本研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1988年、1999年和2002年龙川江流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空间信息技术、Markov链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该流域近1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未来的土地利用格局趋势进行研究。通过以上分析,旨在探讨“退耕还林”等工程在龙川江流域的实施效果以及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期为下一步调控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 1.龙川江流域是以有林地为基质的区域,其它斑块类型相应分布。有林地广泛分布于流域分水岭面山的西北部、东部和西南部,水田主要分布于城镇周边地区,旱地集中在流域中部地区且主要沿公路和居民地分布,灌木林地在整个流域内分布较为分散,荒草地在元谋干热河谷内成片分布。 2.龙川江流域的“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成效显著。1988~2002年,有林地面积稳步增长,14年间有林地共增加420.54km2,年均增加30.04km2,旱地、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的面积逐年转化为有林地。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1988~2002年,流域的水田、居民地、水域、河滩发生了扩张。水田增加8.90km2,主要由旱地和荒草地转入,居民地和水域分别增加1.57km2和3.24km2,均由旱地、水田和荒草地转入,河滩增加0.03km2。但是,居民地的增加是以水田的减少为主要代价的,进一步表明保护水田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4.如保持现有的土地利用政策,2010~2021年,流域的旱地、灌木林、荒草地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但旱地下降速度逐渐变缓;水田、有林地、水域的比重将持续上升,但其上升趋势将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有林地的增长速度居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首,减少速度最快的是旱地,龙川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5.在类型水平上,有林地的连通性日益增强,居民地和水域的斑块数量明显增加,有林地和水田的最大斑块指数为上升趋势;景观水平指数的分析表明,整个流域的景观破碎化趋势不明显,景观格局日趋规则化和简单化,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缓慢减少。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大规模测序的完成,人们发现人类基因组所含有的基因数目远少于细胞中蛋白质的数目。真核生物基因序列包括编码的外显子序列和不编码的内含子序列,在转录过
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器件)是一种用于过压保护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其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单位面积吸收浪涌能力强而广泛地应用于通信设备的保护电路中.TVS器件采用了两端五层的
该文中,人们首先给出了光纤光栅的基本概念,对短周期光纤光栅(Bragg光栅)和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与用途进行了描述.提出一种新型的分析模型--简化的三层模型,研究了包层
纵贯当今数学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预想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难度了,虽然不会让学生们去学专业的知识,但是在现如今激烈的升学就业的压力下,学生们需要学好数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全
学位
图的着色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而其中色多项式问题又是其重要分支.1980年,在"图论及其应用"第四届国际会议上,Akiyama和Harary提出下面的待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非
混沌系统在保密通信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定的总结之外,该文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用时域补偿法实现混沌系统在有限带宽下的同
该文叙述了以身份证为例的卡片自动录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过程中的一些算法设计.首先,利用模式识别的统一熵理论对识别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信息的观点对模式识别过程的信
斗鸡是我国珍贵的家禽品种资源,在我国有较长的驯养历史,主要用于娱乐和观赏。斗鸡在历史的选育过程中就与蛋鸡、肉鸡品种有较大分化,在地方鸡种中独树一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