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中Brg1缺乏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来源 :海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内皮细胞源性分泌因子通过影响其他细胞的行为而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当这些因子失调时,可能会导致机制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并促进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发生。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退行性疾病,对于他的很多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目前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内皮细胞中的一种染色质重塑蛋白(Brahma-related gene 1,Brg1)的靶向缺失如何影响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AAA的发病机制。实验方法:通过将纯合的ApoE-/-小鼠与Brg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配繁杂交,从子代中获得纯合稳定的Brg1;ApoE基因双敲除(DKO)小鼠,进行后续实验分组研究。通过AngⅡ诱导AAA小鼠模型,将8~10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10只和8~10周龄的雄性(DKO)小鼠,喂养1周适应后分别分为WT组和KO组2组,每组10只。首先提前配置好Ang II微型渗透泵:将Ang II粉末溶解于无菌0.9%盐水中,并根据动物体重(200ng/kg/min输注速率,持续28天)装入泵中,并且现配现用。在WT组和KO组小鼠背部肩胛间皮下手术植入已预装AngⅡ的缓释泵,持续释放AngⅡ(1000ng·kg-1·min-1),术后饲养4周。四周后应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小鼠血管直径的改变;摘取血管,拍照并进行组织学分析。血管组织经脱水、包埋、切片处理后,进行弹性纤维染色(Elastic tissue fiber Van Gieson,EVG)及HE染色,染色后用倒置显微镜进行镜下拍照分析,观察WT组与KO组之间血管壁的破坏程度,并进行组织学分析和统计。主要结果:1.ApoE-/-;Brg1(DKO)基因双敲除(DKO)小鼠模型的构建情况1.1小鼠的基因型鉴定结果:F2代时,所得子代小鼠中12号小鼠为ApoE基因缺失,且Brg1基因也缺失,因此这只小鼠为ApoE-/-;Brg1双敲除(DKO)小鼠。通过鉴定,确定ApoE-/-;Brg1(DKO)小鼠构建成功。1.2 ApoE-/-;Brg1(DKO)小鼠繁育结果:后代中可以较稳定的保持杂交所产生的稳定基因型,为实验小鼠模型提供保障。2.内皮特异性Brg1基因的缺失对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的解剖学的影响:小鼠解剖取出腹主动脉,评估显示WT组小鼠腹主动脉明显增大,提示有AAA的发生。相比之下,KO组小鼠主动脉的扩张显著下降,且AAA的发生率要低于WT组。3.内皮特异性Brg1基因的缺失对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在超声心动图测量血管直径的影响:WT组小鼠比KO组小鼠的血管直径要明显增大,统计图为两组小鼠血管直径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KO组小鼠导致的主动脉直径相比于WT组而言,直径减值约为11%(*P<0.05)。4.内皮特异性Brg1基因的缺失对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对血管染色的影响4.1对HE染色的影响:染色实验结果可以看出,KO组小鼠相比于WT组小鼠血管中间层的破坏程度明显减轻。4.2对血管弹性纤维染色的影响:染色结果显示:KO组小鼠相比于WT组小鼠的弹性纤维蛋白完整性要好得多;病理分级也提示WT小鼠的弹性蛋白断裂比KO小鼠更严重,弹性纤维蛋白的统计分析表明,KO组小鼠的弹性纤维蛋白破坏程度相比于WT组要明显减轻(*P<0.05)。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通过杂交手段,在F2代小鼠中成功繁育出ApoE-/-;Brg1双敲除(DKO)小鼠,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由Ang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模型中,内皮细胞Brg1基因条件性缺失可以降低AAA的发生率,减轻主动脉直径的扩张,以及减轻血管纤维蛋白的损伤程度,从而延缓AngⅡ诱导ApoE-/-小鼠AAA的发生发展。所以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可以得出Brg1基因可能对AAA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密切关系,且可能是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其中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慢性肾损伤不断进展中的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CKD患者肾损伤发生的程序性坏死的触发因素,本实验通过体外实验证实AngⅡ在体外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了解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者行IVF-ET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数据库,其中主要包括CBM、CNKI、VIP、万方等中文数据库;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月。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目的:探讨DCD供肾病理特征与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之间关系,为临床供肾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肾移植病历资料,按照Banff病理评分标准及自拟大体病理形态评分标准,将供肾的零点活检镜下病理形态及大体病理形态予以评分。(2)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肌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等指标,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合格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18名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围术期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前一周予口服非那雄胺对患者一般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的疗效评估,给广大泌尿外科医生在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上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将118名患者围术期资料进行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性端侧吻合及侧侧吻合分别在开腹与腹腔镜辅助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两者在不同术式下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开腹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病历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回顾性对照研究。所收集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行术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开腹组中依据吻合方式不同又分为:A组端侧吻合(69例
目的:胚胎着床即准备好的胚胎在特定时间到达子宫内膜,滋养细胞完成粘附、迁移、侵袭、植入、包埋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胚胎植入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是一个关键的多步骤过程,这一步骤涉及激素、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免疫系统等的协同作用,而滋养细胞粘附和侵袭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步骤。我们课题组前期对滋养细胞的相关研究发现,环孢素(Closphere A,CsA)可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粘附作用,而滋养细胞粘附、侵袭是
目的:慢性肾脏病(CKD)发展至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相对常见且预后差的慢性疾病,目前CKD患者通过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肌酐(SCr)、尿沉渣异常(如蛋白尿)等指标进行肾功能的临床评估和管理,但其出现时多数已发生严重的肾脏损害。因此及时、准确评估肾功能对于健康人群和轻度到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是非常重要的。2012年KDIGO指南的工作组提出了一些与血清胱抑素(Scys c)相关的建议,但Scys c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导航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腰骶部矢状位参数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1例。其中导航辅助MIS-TLIF组患者31例,传
目的: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distally based sural neurocutaneous flap,DSNCF)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并结合对其远端小隐静脉(lesser saphenous vein,LSV)的应用解剖,探讨对该皮瓣蒂部远端LSV进行选择性结扎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对30侧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观测LSV的发出、行径及规律,重点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广泛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助组(CKD-EPI)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改良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与近年来针对中国人开发的Feng方程、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改良的CKD-EPI糖尿病方程在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进而为临床中准确预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提供更精确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至2018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99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