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为途理论为根特色创新不断求索

来源 :全国第四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挂牌以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注意在师德实践创新方面做努力.师德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要抓好在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抓好职后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境界。保持职前与职后的师范教育畅通、融通。
其他文献
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屡见不鲜,究竟教师是否可以惩罚学生,这个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对惩罚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证实教师惩罚学生是中外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是地方高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抓手,包括发扬教学为本的学校文化、制定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案、构建有效课堂、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促进与教学相关利益的制度化、全方位推进教学研究、各相关部门积极协助人才培养等七个方面.
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可以做相对地区分.教育工作者不要轻易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作道德判断.德育工作者不能越界,将本应由心理咨询或治疗去解决的问题以德育的方式去解决.
大学阶段是人的道德自我的定型期,从而完成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换,进入到道德自由的王国.大学德育缺失道德自我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意识偏离和道德自我能力低下,探究其原因是大学德育的道德自我概念空位、大学德育对道德自我研究的薄弱和大学德育实践中道德自我的离场,大学德育需要明确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教育内涵、建构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教育理论和充盈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教育实践.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是大学德育工
进入互联网+的自媒体科技时代,大学生成为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应用和传播的主要群体之一.如何在自媒体科技去中心化、语境碎片化和传播自由化等语境中,通过大学生科技观承载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学生有关科技观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师德建设是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了教师伦理委员会,在师德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首都师大附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在一百年的办学历程中,首师大附中秉承"正志笃行、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师德、德育工作和北京市中小学先进集体.2007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5年10月成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创新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扎实而富有实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其中立体务实的师德建设管理机制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师德师风,教师是主体。读懂教师,关注教师合理关切,创新师德教育、师德宣传、教师激励、教师关怀,让师德建设在人性化、柔性化、科学化轨道上进行。一是落实支持激励,对乡村教师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实行全额兜底,并根据乡村学校的偏远程度给予乡村教师每人每月50元~1000元的生活补助,提升教师职业含金量。探索乡村教师终身荣誉制度,让吃苦者吃香,有名有位有利。二是创新师德宣传。积极挖掘和宣传全国优秀教师、
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工会获得"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称号后,在王正平教授领衔的全国教育伦理学会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2016年组织师生开展征集和宣传师德小故事的活动,以推进学校的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好效果.
南京晓庄学院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发祥地、是陶行知师德理念的实践地.建校90年来,学校大力弘扬行知精神,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传承师德优良传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