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来源 :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管理的一个基本层次。班级管理包括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负责人,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肩负着建设良好班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养成的重任。然而,在一些班级班主任的管理办法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只追求整齐划一,让学生向同一目标发展;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认为分数至上,其他可以忽略;不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
其他文献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手段,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大小小的实验作为支撑各种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而被普遍运用。传统的实验离不开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和原材料等实验用品,但从九十年代初发展到现在,计算机己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正以其强大的实用性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休闲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一方式辅助设计出的新型实验,或许能够满足实验工作者更多的需求。
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了能使新课程的目标全面的实现,就需改变过去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新的适合新课程的教学制度,选课制就是顺应时代求发展起来的,并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国外有许多关于选课制的理论研究,而且已经将选课制付诸实施,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选课制研究,但是目前我国对选课制的研究主是关于高校选课制的研究,对中学选课制的研究寥寥无几,取得的成果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尤其迅猛。这就对专业建设的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求。因此,笔者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来展开研究。
科学素养是当今国际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重理念,科学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所有人的科学素质。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科学素养揭示了科学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在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中,由于科学素养是与“普及科学”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这两大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具有重的科学教育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逐渐形成并需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它需不断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化学学科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等的相互关系,进而启迪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
当前,人们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关注如何学。阅读,是穿越“如何学”的第一道屏障,只有在阅读中才能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获得新知。因此,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小学低年级,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打好阅读基础,就显得尤为重。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有关课外阅读的求,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
高中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以观察和实验为方法来研究生命的发生规律及活动现象的科学。其内容严谨科学且是理、工、医学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从现象过渡到本质、从定性过渡到定量,而且还广泛与科技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的结合日益紧密,不但渗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还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作用。可见,人类无法离开生物学而独立存在,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缺一
21世纪是个高度科技化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有所改变。每个个体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就求公民应该具备较高的化学科学素养。而不论是世界其他国家的理科教育,还是我国的教育,都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较为关注。我国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不同维度目标的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历经五千年历史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不仅仅是汉语言的典范与精华,更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与精神养料。对经典的诵读教育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然而,这一优秀传统在近现代教育中却大大缺失。如何有效利用传统经典,发挥其价值和功效,是一个值得广泛并深入探讨的话题。
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可知提升全民素养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经合组织”在1997年12月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初步提出了个体和社会在未来取得成功所需的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就成为了新时期世界领域内教育和课程改革趋势的指标,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同和采纳,具有重的理论价值.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