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杠杆--改革评价制度与课堂教学--黄桥实小构建新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身之本,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全面把握素质教育导向,立足校情,聚焦课堂,努力构造课堂新态.近年来,作为"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学校",开始全面推行"星星索"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这几年,以学校文化为视角,聚焦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教育价值到课堂境界,从教师发展到课程设计,从教师职业尊严到学生生命成长,已经初步涉猎,也颇有收获.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以"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为办学理念,以学生个性生命成长为价值追寻,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探索实践,并在这些不断实践中丰盈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涵养大气,享受幸福"的校本文化.
“小农夫”是指学校依托校内外资源,通过建立校内小农夫生态种植园与校外小农夫生态实践基地,以农业种养殖观察体验为主要内容,开展适合小学生的丰富多彩的与农业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学校学生创造或提供种植、养殖、观察、研究等实践动手的平台与机会,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活动指导,专业的知识传授,活动中学生成为一名“小农夫”,经历劳作与收获的过程,培养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寻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加强课程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校品质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随着小班化教育的深入研究,发现班级管理、德育、班级教学、班级活动等都以单线平行方式推进,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型,需要建设一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而且学生乐于参加的课程.因此班
狭义的“乐享知慧”指的是快乐享受学习和运用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所形成特有的方法、习惯、素养,品格,广义的乐享知慧指的是快乐享受学习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而形成综合的方法、习惯、素养,品格。“乐享知慧”教学理念不仅针对的是学生当下的小学语文学习生活,更针对的是学生以后长远的学习生活,针对的是学生的学习生命成长,针对的是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针对的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各种要素的相生相成。
本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创造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以教育管理改革、学科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为抓手,在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与课程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即着力于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探索支持创造性人才成长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活动范式、管理机制、环境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创造习惯,把徐州求是小学建设成为创造
基于对“红星教育”课程哲学的认识与思考,开始了多元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隐性课程”整体联动的课程体系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唤醒和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础,以快乐丰富人生为追求,以让孩子拥有“多彩的童年”为项目特色方向,借助校外专家课程老师的智慧,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建构中,拓展特色课程“菜谱”的创新空间,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与吸纳校外教育力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策略。有质量的机构设置保障了该项目科学有序可持续开展。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结合连云地区的山、海特色以及校本特色,挖掘民间文学和艺术资源,增加其它用艺术表现文学的形式,创建符合墟沟小学的特色文化建设项目,逐步提高儿童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可视性、可用性、可动性和可仿性,提高课程建构力和课程影响力。希望通过儿童文学与艺术课程建设,建立理想的课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充满浓郁书香、艺术气息的精神家园。
通过传承和提炼,现在,以“智慧实小”教育品牌全面阐释实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和明天的理想。“智慧实小”五大的目标:追求智慧教育;构建智慧校园;打造智慧课堂;成就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不管是打造智慧课堂、成就智慧教师,还是培育智慧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快乐评价的智慧”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努力秉承“成事成人”的价值理念开展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逐步清晰了“为诗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并在领导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工作、特色建设各领域实践中逐步转化。借助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课题的深入研究,始终坚持扎实日常,在累进中求发展;抓住学校发展节点事件,从容应对变化,放大过程价值,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的节点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