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基于校本的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

来源 :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这几年,以学校文化为视角,聚焦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教育价值到课堂境界,从教师发展到课程设计,从教师职业尊严到学生生命成长,已经初步涉猎,也颇有收获.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以"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为办学理念,以学生个性生命成长为价值追寻,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探索实践,并在这些不断实践中丰盈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涵养大气,享受幸福"的校本文化.
其他文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能动思考而非机械模仿,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提升。生态课堂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一切状态,包括他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困惑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生态课堂主张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讲堂”,同时还应是学生的“学堂”,主张教者要关注学生认知起点、兴趣、困惑,把思考和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由表达和交流
改革,代表创新;发展象征动力;示范意味引领.建宁小学将"学师课堂"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实践,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效课堂扬起破浪前行的风帆生动地展示了一次重新认识模式的范例.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学习)的缩写,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PBL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医学教育,通过对具体患者的临床诊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帮助学员掌握基本原理和临床医学知识,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迁移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儿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缺
以教育部颁发的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实施课程改革一年以来,转变了教师的课改理念,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市“释放师生潜能课堂”理念的指引下,为了将课改工作进一步深化,结合校情以及课改实施计划,由语文学科辐射到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等其他学科,本学期修订了课改实施方案,完善并简化了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围绕“教师行为
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会学不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由"统一要求"向"个性需求"转变,进一步释放师生潜能,依托全国C20慕课联盟校的优势,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泰微课”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和教师主导性作用,促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遵循“组织发动,培训引领,展评助推,打磨提质,考核保障”的操作原则,深入开展泰微课推广应用工作。
"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中提出:"要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强化研究,重点推进."在学习"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的过程中,结合市重点课题"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认真梳理和分析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误区,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的实践,发现它帮助学生加强了对歌曲的把握,他们对切分、休止、附点掌握更容易准确,渐强减弱感情符号表现得更好,情感更容易到位,同时还对他们记忆歌词、上课集中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与帮助。
要构建“情智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就必须要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机械地接受式学习,转向生动活泼地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心中有学生,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找到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不懂的,使他弄懂,学生学不好的,使他学好。
“艺”既是指技能、才能,也是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而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其不仅是结果,也是一种过程。早在周代就有著名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经典代表,其含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通艺”即“深化艺术教育,升华教育艺术”,具体来说就是对艺术进行教育,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教育,通过艺术进行教育。以期实现学生对学业和教师对专业的透彻理解并能熟练掌握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