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体育的审美价值观念的养成探究

来源 :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国内外关于美术审美偏好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到,由于研究材料及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关于审美偏好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存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整理不难看出,关于审美偏好的研究基本围绕图形偏好、色彩偏好、艺术作品审美偏好以及儿童和成人的审美差异等方面展开,其中色彩偏好的研究多与性格、情感联系在一起.本文研究表明: 小学生偏好的美术作品风格由高到低依次为卡通风格、写实主义风格、抽象主义风格、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风格;偏好的作品色彩依次为暗色调、暖色调、冷色调、亮色调;偏好的作品题材依次为风景、建筑、动物、植物、人物题材、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偏好的表现形式依次为工笔国画、水墨写意、油画、拼贴、雕塑。 小学生美术作品审美偏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对不同风格、题材、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偏好程度都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色彩维度的美术作品审美偏好没有显著差异。 小学生美术作品审美偏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9-10岁是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会对其审美偏好造成较大影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偏好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递增。 小学生美术作品审美偏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乡被试的偏好选择总体较为一致,但在美术作品的色彩和题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儿童对不同色调的美术作品接受度高于农村儿童,而农村儿童对不同题材的美术作品接受度略高于城市儿童。 小学生的性别、年龄、美术学习兴趣水平、材料熟悉程度、人格特征、家长支持度、美术作品的类型特征(风格、色彩、题材、表现形式)、城乡差异都对其美术作品审美偏好具有影响作用;且各影响因素中,美术学习兴趣、材料熟悉度、家长支持度、人格内外向性的城乡差异显著。
其他文献
21世纪,人们的眼前每天都充斥着机遇与挑战,经常需要根据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某种程度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当面对无组织的、复杂的信息时可以做出恰当的选择、判断和预测,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例如:新闻中常常出现的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科技研发经费投入
以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础,学科课程也不断与时俱进.关于生物学科,在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一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核心内容包括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学科知识中居于首位.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
物理的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他们对物理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到位,他们仅仅认识到物理基础对于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物理观点、物理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物理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概括地说,学生的物理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一个人的物理
研究为教师专业生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生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掌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力争摸索出一套
高中英语是沟通英语知识技能与英语文化修养鉴赏的桥梁,研究者作为一名未来即将走上讲台的英语教师,对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方法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英语教学方法确实大大关乎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效率,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所以,要取得对于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成功,对于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避免传统阅读模式的弊端.创设的情境能够针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形成“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情境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阅读教学从“为掌握而教”向“为发展而教”的转变,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符合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灵活运用到语文知识当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能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奠定基础。要做到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积极性,鼓励质疑,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所以长期以来,“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必经之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核心素养的本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数学开放题,创新数学习题。
在当下,学生从小学便开始学习英语,到中学,也普遍拥有了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生拥有很高的英语水平,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仅停留在“会看不会听,会写不会说”的水平,听说读写,只擅长“写”些东西罢了,根本没有接受过听力训练,更不用说口语训练了.所以即使学了多年英语,学生们也容易认为自己所学的东西毫无用处.考试之前多做几道题便可糊弄过关,考高分难,实际的应用能力差,所以学生会渐渐失去对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