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

来源 :2011海峡两岸生物防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大陆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已经跃居粮食作物之首,2008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986万公顷,总产1.659亿吨,居第二位。亚洲玉米螟是大陆玉米上最重要的害虫,除西藏和青海外,各地均有分布,从黑龙江北部发生1代,一直到海南省南部发生7代。该害虫每年发生面积在1600万公顷以上,占玉米病虫发生面积的30%以上,常年造成5-10%的产量损失,大发生年可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甚至更高。此外,玉米螟为害还加重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导致玉米籽粒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增加,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基于玉米螟的危害,文章介绍了亚洲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技术,以便对其做到预防和治理。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蓖麻蚕蛹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及含量,为蓖麻蚕蛹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GC-MS对蓖麻蚕蛹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用GC对其主要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定量。结果:通过GC-MS定性测定,蓖麻蚕蛹中含有11种脂肪酸,α-亚麻酸43.41%,棕榈酸21.15%,油酸11.59%,亚油酸10.28%,硬脂酸8.08%,棕榈油酸1.88%,豆蔻酸0.93%,十五碳酸0.31%,反式6-油酸0.24
本文研究了由薯渣为原料制备的纳米薯渣纤维素的表现结构及其理化特性,主要采用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纳米薯渣纤维素的形貌特征和结晶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溶胀性、持水性、持油性、重金属吸附性和热稳定性,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薯渣纤维素表现为直径约20-50nm的不规则球状,其结晶结构仍保持原纤维的特征,结晶度达到72.53%;其溶胀性、持水性、持油性和重金属吸附性较原纤维都有不同程度
为了解猪肉制品冷藏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以荣昌猪和PIC猪背最长肌为原料,分别经100℃、120℃和180℃加工处理后,在避光透氧条件下冷藏,分别在冷藏的第0、3和6天测定各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分析冷藏时间、加工方式和猪肉种类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冷藏中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减少而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LS
目的:对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牛肝菌中砷的形态进行分析,为其可食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总砷测定的预处理方法采用湿法消化法;无机砷的提取方法为6mol/L盐酸浸提法;两者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所选取牛肝菌样品含量在18.23~763.97μg/kg的范围内,其中L地区红牛肝菌例外,为6783.66μg/kg。无机砷含量范围为0~2782.44μg/kg。结论:同一种类不同地区之间牛肝菌中
采用密度泛函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两种异黄酮抗氧化剂染料木素、大豆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从平衡几何构型、前线轨道能隙及自由基生成热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异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在分子层面上探讨了异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机理,抗氧化活性与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有关,电子越容易转移,抽氢反应越容易发生,抗氧化活性越强,预测的抗氧化活性与实验结果一致。
本研究应用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来自重庆不同地区的22只茶叶样品,利用ICP-OES和ICP-MS检测茶叶中32种矿质元素。数据原始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主成分分析图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样品分布不同。再结合聚类分析,将22只茶叶样品进行聚类。研究表明,利用矿质元素对茶叶进行产地判别是可行的,稀土元素含量为产地判别提供重要依据。
以二种黑牛肉为原料,采用0-4℃、7-11℃二个温度贮藏样品,通过每lO天对黑牛肉进行pH值、水分含量、色泽、质构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二种黑牛肉感官评分一致处于下降趋势;pH值变化不大,一直处于缓慢下降;二种黑牛肉水分含量变化相反,美好黑牛肉水分含量上升,高金黑牛肉则下降;两种产品的色泽变化一致;二种黑牛肉质构变化相反,可能与水分含量有关;菌落总数处于上升趋势,0-4℃贮
为确定甜橙皮渣中川皮苷(NOB)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以甜橙皮渣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方法,优化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与川皮苷得率之问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显著,决定系数r2=0.9319,一次项和二次项对川皮苷得率有显著影响。超声波提取川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超声温度59.0℃
本研究以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为研究对象,从编码杭菌物质基因角度对共生菌抗菌代谢产物进行了探讨。该研究对于发掘生物资源、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木霉菌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防治作物病害的机制,为木霉菌有效运用于作物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