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场烧结工艺中吸杂对单晶硅片氧碳及少子寿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hee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φ200mm、厚度400μm、电阻率为2-5Ω·cm的P<100>CZ硅片制作硅光单体电源,通过改变铝背场厚度来观察烧结工艺后少子寿命和硅中氮、碳型态的变化.实验发现:背场吸杂对光电转换效率有直接影响,Si-Al合金层烧结产生的晶格应力对杂质起到有效吸附作用,从而减少了wafer体内的载流子复合中心,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扩散长度,使非平衡少子寿命提高.Al背场厚度不同对太阳电池的参数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氧氮共注的方法制备了SIMON圆片,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和透射电镜分析,并进行了埋层结构与抗辐射性能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注氮剂量较低时埋层质量较好.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圆片的抗辐照性能与埋层质存在很密切的关系,埋层的绝缘性能和埋层中的断键是提高器件抗辐射效应的关键因素.
为了解决微电子特别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器件结构中的氮化硅薄膜的应力问题,本文采用了离子注入的方法来获得低应力的氮化硅,分别比较了不同注入的离子(B离子和P离子)的注入剂量、注入能量对氮化硅应力的影响,从而得出减小应力的最佳注入参数.随后根据微电子工艺的特点也进行了注入后的退火实验并比较了退火对氮化硅应力的影响,发现其对硼离子注入的氮化硅应力影响较大.并通过对一种采用此注入参数的氮化硅薄膜作
本文提出一种预测FLOTOX EEPROM可靠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EEPROM擦写过程中隧道氧化层中的陷阱电荷的产生时间常数与阈值窗口开始关闭的时间成正比来预测脉冲应力电压相对较低时的阈值窗口关闭的时间,该方法与"利用脉冲应力相对较高情况下的阈值窗口开始退化的时间来预测脉冲应力电压相对较低时的阈值窗口退化的时间"相比,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
用VHF-PECVD法沉积大面积硅基薄膜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均匀性,而影响大面积薄膜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极板电场分布的均匀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电场分布的主要因素及主要的解决方法,同时给出了在保证均匀性下衬底尺寸与激发频率的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了用RO(反渗透)与EDI(电去离子)联用对高纯水中硅的去除方法.通过实验得出EDI的最佳脱硅条件,以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水中硅的要求.
在800℃和1000℃处理下,掺氮直拉硅(NCZ-Si)较普通直拉硅(CZ-Si)有更显著的氧沉淀.经过1000℃,225小时处理后,NCZ-Si中的部分氧沉淀经过1150℃以上温度的后续处理即可以溶解,但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氧沉淀.CZ-Si中的氧沉淀数目很少,在1200℃及以下温度进一步长大,而在1250℃可以发生溶解.NCZ-Si和CZ-Si的氧沉淀形成及溶解行为的差异的原因在于
成功制备出EOT(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为2.1nm的N/O(SiN/SiO)stack栅介质,并深入研究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同样EOT的N/O stack栅介质和纯SiO栅介质比较,前者在栅隧穿漏电流,可靠性等方面都远优于后者.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N/O stack栅介质制备出栅长为0.12nm的性能优良的CMOS器件.
本文研究了重掺P型(B)和重掺N型(P、As、Sb)硅单晶的内吸除效应.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经过内吸杂(IG)处理后,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单晶片都出现增强了氧沉淀现象,不同掺杂剂对重掺硅单晶中氧沉淀形态有所不同.且发现砷增强了硅片近表层区氧的外扩散.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掺杂剂的重掺硅清洁区宽度不同,重掺硼硅片的清洁区最窄,重掺砷的最宽.
本文利用快速退火的研究方法对Φ8英寸直拉硅单晶片中的流动图形缺陷(FPDs)进行了研究.首先用secco腐蚀液腐蚀了大直径直拉硅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FPDs的宏观分布,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生FPDs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证明了FPDs是一种空位型原生缺陷,然后采用了高温快速热处理,分别在N、N/O(3%)、Ar三种气氛中对原生直拉单晶硅片进行了处理.对比退火前后FPDs密度的变化,分
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在Si(100)衬底上溅射得到(001)取向的VO薄膜.X-ray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的结果表明,氧分压影响薄膜的成分和生长取向,在氧分压0.4Pa时溅射得到(001)取向的纳米VO薄膜,即沿c轴垂直衬底方向取向生长的薄膜.并测试了薄膜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