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对江西省经济社会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走访调研和对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用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江西省当前水资源费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水资源费调整对主要用水行业、城市居民用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利于全省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其他文献
三益桥浅滩位于长江下游扬中河段左汊进口段,属典型的过渡段砂质浅滩,近年来三益桥过渡段洪水水流右偏以及落成洲右汊发展态势明显,航道条件已向不利趋势发展.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认识当前河势状况及河床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洲滩守护的治理思路,提出了守护工程措施,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落成洲头部附近洲滩守护工程,防止落成洲头部及左缘滩地冲失而形成深乱进一步右移,并阻止落成洲分
福姜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0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碰到的重点碍航浅滩,是长江下游唯一一个三汊通航的河段,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通航环境复杂,河床冲淤多变.泥沙分析表明,工程河段的床沙的中值粒径约0.18mm,悬沙中床沙质的百分比一般在10%~15%,分界粒径约0.04mm,本河段以床沙造床作用为主,悬沙中的部分床沙质参与造床.为此,本文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
根据床面剪切力和水流挟沙力对床面冲淤的影响,针对处于冲淤平衡状态下的床面,利用权重法建立了剪切力和水流挟沙力共同作用下的床面冲淤计算公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淤泥质河床的冲淤计算。采用剪切力、挟沙力以及两者所引起的床面冲淤率的比值β三个参数,整理得出床面冲淤类型,用以分析床面冲淤形态和床面冲淤特点。通过开敞航道淤积和滩面流速改变引起的床面演变两个实例,本研究成果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是城乡规划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点与核心环节之一.不仅是因为城市设计领域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景观设计的专业领域有着密切的现实关联和历史渊源,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这几个专业从空间形态设计的角度所具有的天然的共同性.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是针对建筑学、景观学与城乡规划学之间的一种专业设计领域,其关注建筑及建筑群体之间、非建筑内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甚至四维的形态设计过程与结果.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空间科学,在地理学、城市管理、交通、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应用日益普及.许多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也相继开设了GIS课程,虽取碍良好的效果,仍有诸多不尽完善之处.本文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课本、教学内容、教学软件和教学案例"四个方面,阐述城乡规划专业GIS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四个方面,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方面,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藉由空间句法的应用来协助推动符合TOD理念的车站地区路网规划与街廓设计的教学.经由城市规划系毕业设计课程的实际操作,本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适用于城市规划设计教学之概念发展及方案发展阶段的路网规划方案评估及街廓设计检讨.本分析结果显示符合TOD理念的路网方案有较佳的空间连通性及可达性,可藉此发展规划原则及协助选取较佳的路网及街廓设计方案.此外,研究结果也显示,空间句法分析方法可与GIS分析有效的
本文从培养城乡规划综合思维人才的角度出发,打破以往专业低年级设计类基础课仅注重对学生感性认知的培养方式,引入数理概念,设置数字与城市空间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由数字认知城市、用数字描述城市空间、用数字创造城市空间的理性思维能力,建立"数字——二维图像一三维城市空间"的逻辑思维能力.
城市设计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城市设计在价值观、理论构建、现实操作中存在的种种争议及困境,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方向上有所偏颇,最终也使学生的收获因"人"而异,从而无法全面实现综合的城市设计教学训练的目的.以清华大学研究生总体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的教学讨论和经验为例,介绍以"空间想象"贯穿设计始终的教学方法,结合设计过程的各个分期特点,引导学生
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是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环节.结合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社会调研获奖作品情况,对城乡社会调查教学现状及其成效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引入地方社区规划师制度构建,尝试提出一个实践性更强的教学方案模式,以推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互动循环式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并更好地提升其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革新,以期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和丰富教学形式等手段锻炼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