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来源 :第二十三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分析了自转旋翼机不同于直升机的特点,在考虑了自转旋翼机旋翼转速可变,螺旋桨、垂尾/方向舵气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自转旋翼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以之为基础,根据某中型旋翼机基本参数,对该机进行了配平及操稳特性计算,并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自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一些结论。
其他文献
由于试验条件、测试环境、发动机、大气紊流等因素的影响,颤振飞行试验所提供的试验数据信噪比低,这就大大地影响了试验的最终结果.为了提高颤振飞行试验数据的信噪比,本文将
针对航天运载器结构弹性振动引起的气动外形变化与空气非定常流动之间的作用;研究分离流动及其与激波的相互作用对单自由度颤振气动阻尼的影响.对跨音速非定常分离流引起的气
研究了一种基于CFD/CSD耦合计算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建模的一般方法.该方法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看着气动、结构、控制三个相互耦合环节,分别建立各个环节状态方程再组装成完整
本文给出了一种亚、超音速刚性机身弹性机翼组合体的静气动弹性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求解组合体(或单独机翼)有厚度、有侧滑流动的静气动弹性问题.运用面元法的气动影响系数
本文以某型导弹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频域法对其进行了气动伺服弹性(ASE)稳定性研究,导弹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飞行时间的变化,导弹携带的燃料、飞行状态、外界环境及导弹本身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一直探索确定颤振边界的方法,并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本文介绍了三种当前流行的飞行试验确定颤振边界的方法,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长短处
气动伺服弹性系统在不确定性摄动下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对于带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弹性飞行器是非常关键的.利用线性分式变换形式,考虑参数和非参数不确定性的摄动,如广义刚度、广
介绍了两种高超音速非定常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二阶活塞理论和Van Dyke理论,并考虑翼面的厚度效应.分别采用两种气动力理论计算了某后掠翼在2.5至7马赫数范围内的非定常气
本文通过耦合求解三维薄层Navier-Stokes方程与结构运动方程数值模拟了跨音速气动颤振现象.其中,流动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具有三阶精度的HLLEW(Harten-Lax-van Leer-Einfeldt
为减少Jameson二阶中心差分有限体积法导致的旋翼尾迹的数值耗散,本文将三阶逆风格式(MUSCL)与通量差分裂方法相结合,无需添加人工粘性,建立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自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