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协作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建校以来始终秉承“严谨求实,医精德诚”的校训,以“质量立校、文化强校、名师兴校、品牌铸校”为办学理念,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护理专业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护教结合、院校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省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公共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给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改进课程内容,,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学知识,而且越来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实时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应
我院与与国内规模最大、并以“检验+”发展理念的金域检验集团合作,在校内共建盐卫金域医学检验所,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项目,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效果显著的合作办学模式.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校本研训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校本研训是通过校本学习、研究、培训而促进教师个体、教师团队和学校整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我校校本研训中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一是缺乏选择性,中职教师的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都不同,在研训活动中,很难并很少顾及到这些差别;二是研训内容比较零散、笼统,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情境模拟教学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接近于真实的临床情境,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锻炼职业技能、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注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培养,近年来,在国内外护理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案例是情境模拟教学的基础,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情境模拟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护理情境模拟中的案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相比传统学徒制而言,其关键是突出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强调学中做、做中学.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推进,药品经营向着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
在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的今天,公民需要的医生不仅仅仅是掌握诊疗技术的医学专业人员,更希望医生是能够创造一种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和公众之间进行友好协作环境的沟通能手.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专家提出未来的医生应是医疗和保健的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或交际家)、社区领导者、服务管理者;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指导思想,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编写.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把书本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任务或一个个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活动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习目标①.结合我校开展德能教育的实际情况,按照“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②的方针,在充分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以2017级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的德育状况直接关系到21世纪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尤其笔者学校是医卫类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今后担任的工作都是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笔者学校2016年开始积极引进“德能教育”模式,并
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深刻转型,改革进入了关键期,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高职护理教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环节,如何更好更积极地参与变革,将决定着“提升护士服务能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的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能否实现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大家对实践育人之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的作用持十分肯定的态度。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上的研究,对于实践育人某个特定的领域少有详尽论述。针对护理专业涉外方向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研究更是未见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