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晚期印章雅玩中的清玩名匠及其印款之雅化倾向与社会功能刍论

来源 :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晚期文人的印章雅玩,是一个以“古雅”为旨趣,包括印章篆刻、印材质地与钮式品鉴、印章周边文具赏评等在内的立体式玩好,而清玩名匠则以合作者、制作者的身份较为全面地参与其中.这种参与经历与其他内、外条件,共同促成了清玩名匠印款的雅化倾向,其可视为当时印坛“工人之印”与“文人之印”语境中的特殊一支.与“名”相对应的具有雅化倾向的名匠印款,既是工匠对于自我身份晋升的风格化确认,也是他者(尤其是商人阶层)进行审美价值衡量的标签,而其中体现的商业价值则同时牵制着文人、商人与工匠.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运用通古今雅俗之变的文字、音韵、训诂与方言、通语的知识,做别开生面的研究。考释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献中常见的一些重要名词:单于、可汗、阿干等词的原词音义,证明它们其实都是原出于汉语,经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借用之后再回译为汉语的变异结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它和吐鲁番学研究的紧密关联也应越来越为学界认同。“吐鲁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以吐鲁番地区为中心并辐射到整个西域地区的文化遗存与文明传承。进行吐鲁番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充分彰显吐鲁番的地域特点和优势。改进研究方法,运用文物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文献学、图像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The contribution of speakers of Iranian languages to cultural transfer along the Silk Road is a phenomenon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during the last hundred years, particularly with the disco
会议
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多领域、多方面的。丝绸之路对沿线各地即亚欧大陆及北非地区各个地理区域的商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条东起中国西安和洛阳。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国际商路,以商业利润为驱动力,将亚欧大陆及北非地区沿线各地串联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商品交换。古代各种技术如西方琉璃制造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跨区域传播,对古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
The existence of sustained inter-regional trade in Central Asia in the first millennium is not particularly visible in textual sources and its extent, especially its economic impact, remains largely u
会议
简要介绍了维吾尔族族源、维吾尔族语言文字以及维吾尔族古籍文献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自1984年成立以来,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经过认真选题和论证,根据“七五”至“十五”四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出版项目,陆续整理出版了《福乐智慧》的三种抄本影印本、《五卷集》、《回鹘文弥勒会见记》、《金刚明经》等70多部维吾尔族古籍,同时一方面按照文化部、国家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沿线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以此为背景介绍了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戴帷帽的仕女骑马俑的背景及造型艺术,阐述了唐代妇女帷帽形制及相关问题,表达了帷帽具有传承性的观点,本文所涉及的帷帽垂纱,是未经练染的丝,纱的孔眼由经纬纱疏松均匀排列交织而成。中国古代也常称有均匀分布方孔的、经纬纱捻度很低的平纹薄型丝织物为纱。纱分提花、不提花两种,在纱织物上
笔者此文通过对葡萄酒生产及《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以下简称《张武顺帐》)的重新研究揭示高昌国葡萄酒生产与丝路贸易之间的密切关系。《张武顺帐》出自阿斯塔那320号墓,共有四件残片组成,不详纪年。本件文书的基本登录格式是先记某户有葡萄园若干亩,再登记该户酒的情况。同时对同为绿洲王国时代稍早的鄯善王国的佉卢文书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如果执着于概念界定而将这种葡萄酒贸易排除在丝绸之路贸易范畴之外,恐
在唐代,处于西北的新疆在解决军需问题上,除内地供给外,还是依秦汉旧制实行驻军的屯垦。出土文书中除了垦耕的相关记载外,也有如“白涧屯”的纳粮记录。据出土文书所记,有残缺的纳粮帐反映了“函”作为量词,由“函容”义引申出来并专用于“书函”。从纳粮文书中可以看出在唐代就已普遍采用“尚”字作为计数,犹如今日以“正”字作“五”的计数。三笔交纳共见有玖佰捌拾硕,除了青稞、大麦外,根据《唐六典》所记,犹有秣草。惜
数字“二”的分化区别字“贰”,古今字形可分为三个系列,共八类.本文详考三类字形的衍生依据及其之间关系.古人使用“戈”系列的“贰”字时,因误认声符,且“弋”和“贰”古音接近,所以出现了“弋”代“戈”的用字趋势.此种做法直接导致了从“弋”之“弍”的出现,“弌”、“弎”类字形实由其类化而出.“戈”、“弋”形近互作的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能有效的解释“贰”系列字形的实际存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