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涌保护器中脱离器的性能研究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涌保护器(SPD)在低压供电系统的雷电防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脱离器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以SPD 中常见的三种脱离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力学傅里叶定律的理论分析,并采用YX-1 型SPD 热稳定测试设备进行有效的对比实验,结合origin 8.0 软件,对所研究的脱离器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在脱离器的温度与时间曲线.通过研究,提出了对脱离器的选材和结构的一些建议,这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2010年8月18日高后降水中山区层状云的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高后降水中山区层状云的宏观特征、微物理结构,并对降水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个例由两层云构成,上层为冷云,下层云主要为暖云;冷层粒子图像显示主要以板状为主,平板柱状、柱状和霰粒为辅,冰粒子的聚合体在整个冷层都有出现;降水形成机制为播种-喂养机制,冷云中观测到丛集和淞附现象,其中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110°E 以西的,南面是云贵高原,西面青藏高原,北邻秦岭高地,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夜雨成了四川各地降水日变化的常见特征之一,由于盆地所属地形复杂,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较差,尤其是对降水过程的雨区和雨量的预报.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降雨特征,使得这里长期以来成为研究地形影响天气气候、检验数值模式的地形处理技术的理想对象.降水日变化的研究是目前重点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能否合理模
本文选取2006 年12 月24-27 日(平流辐射雾)南京大雾的外场观测资料及NCEP 的2.5°×2.5°NC再分析资料和GDAS 全球1°×1°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背景、气象要素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对这次浓雾的边界层特征及水汽输送进行分析,探讨雾形成和持续的主要边界层物理和天气学成因.分析表明:(1)这次浓雾过程期间始终存在逆温层,甚至出现多层逆温.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在雾形成
利用HITRAN资料提供的气溶胶粒子复折射指数,根据Lorenz-Mie散射理论提出了一种沙尘气溶胶辐射特性物理量(不对称因子,单次反照率和消光系数)的参数化方案.参数化过程中,对0.2-40mμ波段范围内的沙尘气溶胶的辐射量进行了计算,其中气溶胶的粒径范围为0.05-30mμ.根据计算出的结果,以沙尘气溶胶的有效粒子半径作为参数化因子对沙尘气溶胶的不对称因子,单次反照率和消光系数进行了参数化.结
Black carbon (BC),organic carbon (OC),and mineral dust (M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light-absorbing particulate impurities in snow.A field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of 2010 to meas
本文结合加油站检测的现状,分别对加油站的直击雷防护装置、油罐区、加油区、配电区以及站内的较大金属物的检测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每个区域应检测的项目及检测标准要求,将目前的检测现状与规范的要求相对照,提出了检测中容易忽视的关键点,部分定期检测时不易检查的隐蔽工程,如配线电缆的两端接地,需在竣工验收时检查其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而部分竣工验收时尚未安装的视频监控、计算机等网络信息系统,需要在定期检测时
云是影响气候变化和辐射收支平衡的重要因子,而光学特性则是决定其辐射特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中国、尤其是气溶胶污染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云光学特性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研究该地区云的光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湖移动观测站一年地基遥感资料,包括旋转式窄波辐射计(MFRSR)、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全天空成像仪(TSI)、微波辐射廓线仪(MWR)1 分钟分辨率成像结果研究太湖地区单
会议
Black carbon (BC) is now concerned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mpacting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mainly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One aspect of its impacts is that the accelerated snow
会议
We use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monthly mean surface wind data from 1979 to 2010 to describe the first two patterns of Arctic surface wind variability by means of the complex vector empirical orthog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