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育在德育课改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括了时政教育在德育课改中的作用,指出时政教育能够体现德育课的课改理念、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体现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最后介绍了将时政教育引进课堂的基本做法。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生物活动、突发事件、、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概述,对其开发目标、教材内容编写进行了介绍,最后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迎来了校本课程发展的春天。校本课程建设应找准定位,充分挖掘课程内涵的德育功能,立足时代发展主题,契合学生成长兴趣,帮助学生重塑精神生命,实现人格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近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逐渐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重塑精神生命,做出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学生一道重塑精神生命,是我对学校德育的诠释。构建高效德育,培养健全人格、重塑精神生
校本德育课程是围绕本校本地产生的德育现象而编制的教育课程,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课程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校本德育课程作为德育课程重要的一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陶艺育德”校本德育课程是我校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学校德育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首先介绍了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背景,并且分析了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如今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渗透美育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感受美育教育的桥梁。一零九中学德育剧社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在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理念指导下,盛开的一朵亮丽的奇葩。“德育剧”的表演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集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它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的培养目标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并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面对高强度的外来文化冲击,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培养文化传人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通过介绍笔者在实践中如何寻找并确定文化渗透点、课程渗透采用的活动方式并结合一节具体的教学实例,探讨世界遗产与民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候,运用美的形式引导他们,调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他们,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构建一个美好、积极向上的语文课堂是实施“德育的审美化改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特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于“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德育渗透。
本文针对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构建民族精神教育的校本德育课程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及实践活动,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立德树人",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导课程,是德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德育课程对德育质量具有本质的、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加强德育课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治本之举。
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德育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本文从生活元素、生活体验、生活热点、生活实践四个方面着手,充分挖掘各种生活化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创设和利用,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一条可操作的课堂实践模式,让学生在情境化、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认知、体验和感悟,把学生的发展提升从知识的层面提升到生命的层次,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