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t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概述,对其开发目标、教材内容编写进行了介绍,最后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评价。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报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调查北京东城区小学生对学校及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的认可程度;关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认知方面的调查;关于德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调查;关于教师个人素养和家校协同的调查等情况,以期为实现国家、地方、校本德育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德育课程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德育工作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经过深入思考讨论,学校跳出固有的思想禁锢,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视角,有序的规整组建特色德育活动。东四七条小学与史家小学为深度联盟学校,王欢校长做为两校共同的校长,给老师们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两校互派教师挂职锻炼,七条小学的德育团队与史家小学的相关教师一起积极谋求课改大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新办法,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小学
文章概述了目前小学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礼仪小明星成长季》的开发为例,对其研究设计、教材编写及成果进行了总结。
公民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推动因素,也是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研究现代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浅谈依托“蓝天工程”,寻找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入资源单位,开设“我爱社区”校本德育课程,培养他们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情商,锻炼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使他们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从依托“蓝天工程”,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意义、方法、经验和思考进行阐述,旨在同一片“蓝天”下,探索更加优质的教育途径,培养积极向上,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也为教师的发
本文介绍了以校园剧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平台,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校园剧合师生搭建了共同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的实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充分体现,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共同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小学德育课程,一般指国家课程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但对于校本德育课程往往却是空白。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强调要加强三级课程管理,尤其是要关注校本课程的研发。"蓝天工程"是我区首创的社会大课堂,是一项融科技、艺术、社会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德育教育课程体系。笔者概况了北京小学围绕学校的文化、办学思路、办学目标,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优势进行德育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
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儿童生活尤其是学校生活是儿童最为熟悉的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既是落实课改的关键,也是德育课程自身的要求。为此,我们从环境资源、活动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五个方面入手,力求打造贴近儿童生活的立体式的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本文针对如何运用自主教育理念构建小学生校本德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分别介绍了构建德育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本文针对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生物活动、突发事件、、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