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相关论文
摘 要:西汉著名女作家班婕妤的五言诗作仅有一首《团扇》传世,却凭此受到钟嵘的欣赏,《诗品》中列其为上品,共计有四次提及且语多褒扬......
我国是扇文化的发样地.扇子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历代写扇、以扇言志的诗文也很多.汉班婕妤的(又名)因其哀怨凄婉,对后代这一题材......
班姬题扇源出《怨歌行》:“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
西汉才女班婕妤在《报诸侄书》中提出了“推诚写实”的美学思想,并在自己的诗赋创作中实践着这一文学主张。本文试从文学作品的内容......
漢代的女性作家數目不多,蕭統《文選》僅收班昭和班婕妤二人之作,徐陵《玉臺新詠》也只有班婕妤和蔡文姬的作品.因此,女性的創作實......
班姬,西汉成帝妃.成帝初即位,班姬选人后官,初为少使,后为婕妤.曾获一时之荣宠,却不恃宠而骄,班姬腹有诗书气自华,常以妇德规劝成......
章学诚《校雠通义》之辨嫌名第五云郑樵精于校雠,然《艺文》一略,既有《班昭集》而复有《曹大家集》则一人而误为二人矣王重民先生......
在班婕妤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是贵为皇妃,还是秋扇见捐,她都能以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去面对,始终保持一颗平淡之心,她的平淡透射出的......
《报诸侄书》是班婕妤研究中一篇长期遭到“遗忘”的文献。本文考察了《报诸侄书》的传承情况,分析了作者的创作能力,用相关史实印......
西汉班婕妤《报诸侄书》具有多重珍贵的文献价值,但是该文的释读与整理存在大量的分歧与误区。概言之其主要误区有二:一没有理解“......
班婕妤,生卒年不详,名字也已不可考,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她是西汉左曹越骑校尉班况之女,班固和班昭的祖姑。《汉书·外戚班婕妤传......
旷世才女班婕妤在〈报诸侄书〉中提出了"情深至淡"的文学思想,这是一种以"若家人夫妇相与书"为旨归的"推诚写实".班婕妤在文学实践中贯彻......
<正>男子作诗,往往以女性的口吻、身份出之,这类诗为代言体诗。代言体诗出现于汉末,在魏晋六朝得到很大发展,到唐代达到繁盛的局面......
司馬金龍墓屏風,1965年12月出土於山西大同市石家寨村,也是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組)重要文物之一。其考古報告,......
尽管纪弦曾断言,“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但考察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文本,就会发现纪弦的说法未免武断,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怨歌行》作为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的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及审美意蕴,显示出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质。
As a profound infl......
班婕好生活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王朝,其家族——班氏,在当时地位显赫,文武兼备,德行辈出,可谓盛极一时。班婕好在这样的家庭环......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宫怨诗在他的绝句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试从《长信秋词》组诗入手,具体探讨王昌龄宫怨诗中蕴含的多重孤......
班婕妤和萧观音是在汉族和契丹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两位杰出女诗人,她们都生活在深宫内院之中,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
<正>《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现存世的为后人摹本。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
山西才女班婕妤,无论是贵为皇妃,还是失宠团扇,她都能淡定自如,处变不惊,在曲折跌宕的人生旅途中自得其乐,直至终老。班婕妤的诗赋......
<正>《怨歌行》过去有一个形容女子年长色衰之后遭冷遇或被抛弃的成语叫"秋扇见捐":已经使用过了,现在没有价值。这个词语源于一首......
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因《团扇诗》被誉为“团扇诗人”,在五言诗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驱暑纳凉的团扇从此也成为了红颜薄命、佳人失......
<正>文学史上多位作者同出一门的情况并不稀见,如西汉有枚乘、枚皐父子,刘向、刘歆父子;三国有曹魏"三祖"加曹植,又有阮氏父子叔侄......
<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都长安(今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以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为中心的三......
汉代女性作家留下的作品数量十分有限,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们以直抒胸意的大胆表现、独特的视角、自......
<正>王莽初起时,"师友归仁",力图以道德人情服众;玩世不恭,以伦理道德为政治工具。到他地位尊贵之时,立法用刑日益严酷。改元篡位......
<正>中国古代有些传说中倾国倾城的美人,或真实或虚幻,令无数文人墨客吟咏感怀,付诸诗词或图画。在没有摄影照片的年代,古代美人没......
<正>提起宫怨诗,人们首先会想到盛唐的"诗夫子"王昌龄。他在中国诗史上是最早地以七绝诗为武器,成功地揭露了当时宫廷妇女的悲怨生......
班婕妤、班昭、徐淑、蔡琰是两汉时期非常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
<正>1965年在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木版漆画较完整的有五块,这是一组人物故事彩绘漆屏风。其内容采自汉刘向《列女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