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相关论文
吕惠卿《杭州学记》是针对“庆历兴学”在杭州地区的教育问题所作的学记文,实际上是借学记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意涵丰富深刻。学校兴......
在宋神宗、王安石发起的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熙宁变法中,福建泉州人吕惠卿以变法为己任,锐意变革,制定新法,力行新法,捍卫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
王安石变法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新法最后全部废除,他本人晚年也退居金陵,心灰意懒,不再过问政事。这次改革失败有多种原因,但王安石不能知......
《庄子内篇义》以对《庄子内篇》作注为依托,是至今吕氏流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著作之一。它既体现了吕氏较高的注庄成就,又折射出了......
吕惠卿是北宋神宗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是宰相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的积极推动者,同时也是王安石学派的重要人物。吕惠卿的《道德真经......
过去对苏轼居密一段的研究近乎空白,但这却是苏轼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陈文将苏轼这期间的诗词作了迟异常说的解释,认为其中都有政......
吕惠卿为福建泉州人,他一生好学不倦,著述颇丰,然多数已散失,<宋吕氏庄子义>是其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蕴含着其丰......
黑水城出土的《庄子义》残本实际尚存110页,其卷5第28页《天运》残篇,未能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采入。《庄子义》是目前所存的吕惠卿......
唐宋古逸茶书钩沉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王河唐宋风俗贵茶,茶事兴盛,所著茶书夥矣!惜千载邈邈,沦海桑田,兵戈烽火,水淹虫啮,所佚荣书亦夥矣!近年......
<正> 众所周知,王安石和苏轼原来不但谈不上友谊,甚至可以说水火不相容,根源可以推到苏轼父亲苏洵身上。《石林避暑录话》卷一说:......
<正>书李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若见谪仙烦寄语,康山头白早归来。关于"若见谪仙烦寄语,康山头白......
宋人晏殊《云居山重修真如禅院碑记》、吕惠卿《杭州慧因教院华严阁记》二文对研究二人文学成就、佛学思想,了解考证佛教史料有重......
<正> 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初三,苏轼抵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离任,其间共两年。这两年写的诗近一百首,我们......
<正>一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二十日的深夜,北宋三司使曾布彻夜难眠,左右徘徊,面临着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这天晚上,他收到了来自皇......
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
<正>郑侠,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曾与王安石同在地方任职,是王安石当年的莫逆之交。王安石入主中枢以来,数次劝说这位当年的好友入朝为......
《庄子》寓言人名取材广泛,富有深意,古今注《庄》者皆以自身理解给予其独特诠释。郭象以寄言出意方式,稍显矛盾与无奈;成玄英以儒......
<正> 北宋中期的章惇是“熙宁变法”的重要人物,历代学者对章惇的评价都有偏颇,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学者对章惇的评价更是贬多于褒。......
<正> 吕惠卿,字吉甫,号恩相。《宋史》作晋江人;清乾隆《泉州府志》作南安人,其同母弟吕温卿所作《吕惠卿公字吉甫墓志铭》(以下简......
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变法,熙丰年间,曾多次上疏批判新法及变法派人士,这不仅给他的仕途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他......
《全宋文》李定文中误收了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期间写给吕惠卿的一封书信,这封信和现存另外两封王安石致吕惠卿的书信一道,为我们提供......
<正>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正> 吕惠卿(公元1023年-1111年)字吉甫,福建晋江人.在北宋熙宁期间,宋神宗、王安石发动的变法中,他是最活跃,最有建树的人物之一.......
熙丰、元新旧党争有着深广的文化背景。其荦荦者,有北宋儒学的复兴和南北文化的冲突二端。熙丰党争与庆历新政一样,同是当日经世思潮......
<正>中国古代秘书需要具备何种素质呢?唐太宗曾经给予虞世南"五绝"的评价,即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都臻于完境。虞世南历任......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苏颂的评价,主要着眼于科技史方面。诚然,苏颂在天文学、药物学等方面的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这些贡献,......
发生在我国1 1世纪的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变法派人士的分裂,即吕惠卿、曾布与王安石的交恶,以及参与变法的其他......
自王国维在其《清真先生遗事》中谓周邦彦在《汴都赋》中“颇颂新法”之后,当代学者即以“清流”目周邦彦,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周邦彦......
<正>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佑年间历任要职,官至门......
摘要:吕惠卿的《庄子义》见解独到,是北宋中期一部非常重要的庄子学著作,影响很大。四库馆臣曾评价说吕惠卿的《庄子义》“非希逸所......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被革命导师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
<正>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天久旱不雨,百姓颗粒无收,饥民流离失所,宋神宗为此忧心忡忡。一位看门小吏郑侠趁机进献《流民图》给神......
本文着重分析吕惠卿的《老子》、《庄子》注中的思想,认为《道德真经传》的核心是"性情之初",具有强烈的基于内心"无我"的万物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