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观相关论文
近代以降,中国的传统社会逐渐向近现代社会转化,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出世僧伽也面临着向国家公民的转变.而公民资格不是空洞无物的......
阿伦特公民观的问题意识源自于她对“极权主义”起源的反思。极权主义运动消解了建立在法治、人权基础上的现代民族国家制度。人民......
周巩固教授:“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是中国政府肯定信息公开制度的表态,但是《条例》自正式实施起已逾三年,出现了诸如政府不......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观是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公民观的形成经过了资本主义公民观的认同到分离,最终完成......
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共同之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民主,通过调节社会结构实现社会正义,弘扬民主、合作、包容等民主精神。新自由......
道德教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席卷全球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我......
日益加剧的内外部压力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和“企业公民观”引起人们的关注,公益行为作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之一逐渐成......
公民观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实践性语汇,它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剥离一些限制性变量而又不断生成一些新变量的过程。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是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少数人 ,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四主德” ;中世纪缺乏公民与公民道......
<正>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与民主政治相对的封建专制体制下,中国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遑论公民教育。公民是一......
青年马克思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早期认同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公民观。随着其唯物史观的逐渐形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进行了深刻......
2005年3月22日上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与时任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李荣安教授就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
公民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涉及的是人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公民概念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是......
近年来欧美政坛充满喧嚣与争斗,严峻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伴随着激烈的文化冲突,导致族群分裂、政治极化和党派对抗的趋势日益恶化。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持续下降将影响民主的稳定与发展的担忧,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实施主动公民......
<正> 拙作《1945年以前印尼华人的华人观初探》讨论了自汉代至1945年印尼独立前印尼华人的华人观,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1945年印尼独......
公民思想研究对于现代社会意义非凡,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从政治学、经济学、人学、哲学的批判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公......
"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
2005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在中国"活动由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在长春成功主办。这是一项将学者的专业学术工作与公......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民族国家成员的人格形态通常是以公民的身份出现的。公民观念是近代西方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
公民政治是当今政治学界的理论研究热点,这种公民思想主张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汉娜·阿伦......
20世纪中国公民观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动,这些变动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公民观确立的趋势。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中国建立基于传统文......
<正>近代英国社会思想家斯宾塞认为:"良好的社会最终还是要靠它的公民的品质。"而现代美国思想家加尔布雷斯在《好社会》中则指出:......
在二战和移民浪潮的催化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少数民族及亚文化群体不堪压迫,对其生存和发展状况不断提出新的诉求。多元文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