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歌诗相关论文
附加性乐曲是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仪式音乐的重要类型,也是在西方音乐的文本化记谱思维处于萌芽之际,就被记录下来的声音符号。在附加......
梁武帝在其统治的前期借鉴齐政之失,励精图治,大倡文教,使得梁代有三四十年的太平繁盛的政治局面。在此种局面下文学的发展也很兴盛,梁......
李贺诗受楚辞影响深远,善写虚幻的神仙鬼魅境界,风格诡谲幽丽,被杜牧称赞为\"骚之苗裔\"。李贺诗歌也受李白、杜甫、韩愈等人......
梁简文帝《乌栖曲》四首当为该曲创调之作,应是简文帝任雍州刺史期间所作。四首之其二所说"宜城",属于"西曲"产生之樊邓地区,也即古襄......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
<正> 汉乐府古辞《公无渡河》,或以《箜篌引》之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莫大关注。正确评价《公无......
从乐府歌诗的角度观照、研究韩诗,学界似乎少有。以《琴操》十首为诠解对象,考述韩愈曾积极地参与乐府歌诗创作是有明确文献可考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谈到赋与诗的关系,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班固《两都赋序》所说的“赋者,古诗之流也”这句话,它是我们现在所见到关于诗、赋关系......
汉代乐府古辞,乃是来自民间的街陌谣讴。沈约云:“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
作为汉代歌诗艺术主体的通俗的乐府歌诗,从本质上看是诗乐舞合在一起的表演艺术①。在这种艺术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音乐歌舞表演在......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由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2日在北京联合举......
<正>中国历史上儒释道融合共生的文化机制这一命题极有意义,它合乎中国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这一命题,我认为至......
在六朝文人中,沈约对乐府的研究最深、成绩也最大。沈约不仅对乐府诗歌理论具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身体力行地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既包......
汉武帝时期乐府歌诗较前代发生新变。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突破旧制;音乐上用新声;体式上出现新式杂言诗。汉武帝时期西域乐舞艺术的......
本文认为,汉代乐府并无以往研究者所断言的"采诗"以"观风俗"的政治职能;除了郊庙用乐外,汉代乐府的日常职能,主要是为天子及上层贵......
<正>关于清商乐与相和歌之关系的研究与论争,文史学界似乎比音乐学界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术兴趣。自国学大师梁启超发表"清商不属于......
<正>汉代的文图关系主要呈示于三大特点。其一,从继承之传统来看,汉代对先秦文学中的形象有诸多图像进行表现。神话故事方面,《山......
关于《教坊记》中几个曲名的考辨周延良《教坊记》载300多个曲名,其中有传世的曲辞(即歌诗),在中唐以前均属乐歌诗,可知这些曲名均是乐府诗......
通过对汉唐间文人相和歌辞拟、变特点的具体探析,不难发现正是文人乐府辞的"拟",确立了乐府古题的经典价值,磨炼了文人的歌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