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红松林相关论文
明确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生态系统中,树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森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素。邻域效应是树......
早春草本层植物作为草本层动态变化的早期阶段,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小......
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地上、地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枢纽。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
准确获知更新个体年龄是了解更新个体状态、量化更新年龄结构、划分更新阶段的前提,对制定合理森林经营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
【目的】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5和2020年群落幼树非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和群落幼树的空间结构动态......
凉水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原始阔叶红松林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伊春市带岭区境内,距带冷真26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3′20″,北纬......
本文详细论述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六个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和更新策略。它们明显地表现了二种更新策略。红松(Pinus koraiensis)、......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的研究刘传照,李景文,潘桂兰,李传荣(东北林业大学红松研究所,黑龙江带岭153106)LitterProductionandDynamicsinBroadleavcd-KoreanPineForestsinXiaoxinganMountaiils¥LiuChuanzhao;LiJingwen;PanGuilan;LiChuanrong(InstituteofKoreanPineStudies,NortbeastForestryUniversity,Dailing,Heil......
基于28个20mx90m样地的调查数据,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本文分析了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Pinuskoraiensis)林和云冷杉林(也叫暗针......
以长白山次生杨桦林5hm2样地为对象,以2005和2010年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2005—2010年间样地主要树种的组成、数量,死亡......
研究了黑龙江省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并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
<正>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尤其......
依托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基于陷阱法分析了该地区2015年7、8和10月地表鞘翅目成虫的物种组成、群落......
以基于过程的BEPS模型为基础,根据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机制,建立了能够描述半小时尺度生态系统通量日变化的模......
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的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84-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了冠层光谱值并计算了植被指......
为预测在全球变暖环境下阔叶红松林中不同种群光合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吉林省林业试验区国有林保护中心选取了阔叶红松林......
林分的空间格局取决于林分内部特征、种间关系、以及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林分内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
生产力的维持对于稳定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和复原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解生产力的驱动因素是我们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随着全球工业化快速的发展,大气氮磷沉降的增加,促进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从而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释放。本研究以红......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阐明其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温带森林生产力维持机制具有重要......
本文叙述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内五年试验结果,从1984年起对红松、籽椴、色木、白桦和蒙古栎凋落物进行分解研究。分解过程经离散......
全球氮沉降加剧在影响植物生长的同时可能改变植物水分利用特征,了解氮沉降下植被耗水规律对模拟和预测森林水文循环各分量演变特......
本文于2012年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3种不同林型: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枫桦红松混交林(BP),椴树红松混交林(TP)。每个......
本文根据当前森林经营的周期性、动态性、地域的辽阔性、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模拟......
2014年5月至9月,通过人工模拟氮沉降,在小兴安岭自然保护区进行土壤弹尾虫多样性动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试验共获得标本3430个,......
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水平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与其不同演替和恢复阶段的白桦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嵌套式回归方......
为揭示早春植物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生态功能,本文在调查早春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结合生理生态特......
本文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林隙内光照、地面温度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微......
西伯利亚花鼠(Tamias sibiricus)是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下重要的啮齿动物类群,它是红松林内红松种子的重要消费者,直接影响红松......
西伯利亚花鼠(Tamias sibiricus)是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下重要的啮齿动物类群,它们的贮食行为与红松等植物的天然更新有着密切......
本文以丰林自然保护区1:25000的林相图、数字化的1:50000的地形图和1997年森林经理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斑块起源、植被及受干扰状况......
树种叶片光谱具有可分性是基于遥感影像对树种进行分类的前提。为了探索基于卫星数据提取混交林树种竞争现状的能力,基于吉林蛟河......
为了探讨阔叶红松林及其杨桦林土壤碳截获、肥力供应的潜力及差异特征,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和次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颗......
为探讨原始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并为合理保护和经营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同区域的天然次生林的恢复及经营提供近自然......
林隙更新生态位研究是森林更新演替研究的新方向。本项研究从朱春全提出的态势理论出发,对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公式进......
本文通过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CWD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得出:9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共计有胸径≥2cm的CWD3418株(由于高度腐烂......
[目的]含水率和密度是木质残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为了更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生产力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
2007年7月至8月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个不同尺度林窗内光照强度异质性,分析红松幼树在林窗内9个方位......
森林的叶面积指数是极其重要的植被参数,在气象、农林业以及生态环境研究和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准确测量LAI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或有机碎屑,是指在生态系统内,由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借以维持生态......
本研究在阔叶红松林分布区的纬度梯度上,在不同地区选择了不同的演替阶段共设置了51块样地,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个体水平上:长白山......
本研究依托于9hm2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m×2m小样方,调查样方内多年生幼苗和灌木(H≥30cm,D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