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极体相关论文
接受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IVF)的患者中5%~10%出现全部或绝大部分卵母细胞不受精[1],即受精失败。常规IVF中,如何尽早发现受......
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卵母细胞激活作为受精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人类卵母细胞激活,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
线粒体替代疗法的主要应用方向为阻断线粒体基因病的遗传和改善高龄妇女的卵母细胞质量。线粒体基因病是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基因突变......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失败后6h和22h进行挽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
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相继排出第一和第二极体. 这些极体内的染色体和留在卵母细胞内的染色体同样具有遗传和生殖潜力,可用作......
目的探讨第二极体排出时间早晚与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本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6月-8月IVF—ET周期患者受精卵子为研......
九孔鲍受精卵的第一极体、第二极体以及第一次卯裂的出现时间与水温有关。试验采用同一批卵子,在同一水温下,分别对同一次授精获得的......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二次减数分裂分别产生第一极体(PbⅠ)和第二极体(PbⅡ),极体(Pb)含有与卵母细胞相似的遗传物质。为探索猪Pb的排出与退......
哺乳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可依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控。胚胎是何时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一直有两种说法:其一,胚胎刚形成时,细胞质成分空......
为了探讨猪第二极体是否具有支持胚胎发育的全能性,采用显微操作的方法将猪第二极体移入去除雌原核的原核胚中,电融合完成重组,体......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6h后早期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常规体外授精(IVF)短时受精后6h未出现......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后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并休止于分裂中期(MⅡ期),此时期卵母细胞若与......
目的评价两步活检一、二极体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VF)和相应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8~12周龄雌、雄昆明小鼠。雌鼠促排卵,取成熟卵母......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6h和22h进行挽救性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进行......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后8 h受精失败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对65例642枚IVF后8 h未观察到第二极体的MⅡ期卵子......
期刊
用乙醇激活不同卵龄(22 h,24 h,26 h,28 h,30 h)的延边黄牛卵母细胞,对第二极体的排出、鉴别以及核物质与第二极体位置关系进行了研......
目的探讨为原因不明不孕性患者在治疗中选择最佳的受精方式。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72周期行常规IVF治疗的原因不明不孕患者......
目的探讨第二极体(PB2)排出时间在预测体外受精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周......
当50%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用6-DMAP不同的浓度进行不同的持续时间诱导三倍体.结果表明,6-DMAP的诱导浓度为300μmol/dm3、诱......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体外短时受精周期中第二极体排出时间及排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行体外短时受精周期的患者精子顶体酶......
<正> 用蜜蜂的未受精卵能养出雌性蜂(蜂王或工蜂)的现象是大家早有所知的,可是对这种无父蜂王或工蜂在发生时的细胞学机制却知之甚......
目的评估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低F)中的有效性。方法对59周期因全部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下进行早......
采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法诱导近江牡蛎产生三倍体,通过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3因素3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