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电影相关论文
影视人类学自20世纪50年代奠基迄今70年,从业者稀罕,但创造力旺盛,已建立起八条一阶电影道路,即解说电影、象征电影、观察电影、相......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拍摄出了一个少数民族的空间历史记忆和时代宿命印记、精神心灵状态和社会生存状况。本文主要以生态批评的......
期刊
“民纪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即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践拍摄的民族志电影,全称“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自1957年到1......
民族志电影的摄影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拍摄,获得素材的品质如何,决定了影片的性质和最终样貌.民族志电影的实地拍摄,应该在遵守非虚......
<正>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raditional Music)第42届世界大会于2013年7月11日至1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音乐民族志电影作为一种以声像语言符号来谱写记录音乐文化活动的"电子文本",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及民族民间优秀音乐文化的保护与......
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在90年初兴起的新纪录运动,开创了中国纪录片的新模式,从前只有体制内的影像生产被......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工产品,可以看作是实地拍摄和后期剪辑两次表述的结果.实地拍摄会受到地点、光线、拍摄角度、噪音等环境因素的影......
本文主要以民族志电影《大河唱》为例展开研究,从《大河唱》蕴含的媒介形式出发,通过“在场”与“空间”的视角探讨不同媒介形式下......
民族志电影作为影视人类学的一个主要表达载体,其中的视听语言和文字元素向来是达成其意义输出的扼要组织。在笔者观看了大量民族......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他者化”和文化奇观的存在,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倡导拍摄少数民 族“主位”纪录片,真正展现一个民族的......
通常,少数群体并不容易拥有自己的发声渠道,而长期以来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使他们更加难以被主流接纳。本文认为,民族志电影......
近年来,“观察电影”(Observational Cinema)一直是西方民族志电影的重要类型。本文阐述了“观察电影”的基本发展阶段,分析并归纳......
<正>云南纪录影像的一枝独秀,离不开这片以自然和文化多样性著称的热土,离不开老一辈民族志电影人和新一代文化人的执着追求。它忠......
1957~1981年期间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形态。民纪片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
一.《中国节日影像志》与《中国史诗影像志》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的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
摘 要:通過对笔者所记录民族志影片《回家》中失落个体在仪式文化语境下顺利“回归”群体的行为展开探究。进而揭示回归行为中,外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影视人类学研究中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民族志电影的真实性问题,可以从未曾尝试过的切入点来讨论。厘清了民族志电影中的影像和......
民族志电影是19世纪末电影诞生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型电影,并被很多人类学家和专业制作人用于田野调查和文化记录。与此同时,关于民......
尽管人类学先驱者们对以电影作为民族志研究手段投入了极大热情,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电影制作仍处于人类学研究的边缘。随着......
期刊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记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1957~1981年间由中央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民族志电影拍摄实践。在此前的论文"民族调查与电影......
在民族志电影的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有的制作者愿意让自己的影像和声音出现在影片中,可是有的制作者采取拒绝进入自己影片的态度和立......
民族志电影和原住民电影虽然在概念层面存在区别,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它们之间并不需要划出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包容的,应......
在影音新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有必要从相关学理层面,对民族志电影在面对科技、互联网、物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时,如何保持与它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新的学术概念与实践范畴,将人类学学科与"非遗"保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影片《阿凡达》采用最新的电影科......
中华文化的知识体系中存在着不同于西方的"他者"观念: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让出了他者的空间,有着与他者互利互惠的内容,有着以恻隐之......
观察电影,是一个在影视人类学中常见的术语。观察电影常常被认为和民族志电影是同一个类别。它的出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一开始......
1951—1961年,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电影工作者先后完成了《解放西藏大军行》《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百......
<正>谭碧波先生是云南文坛老将,经历了国统区、解放区、新中国各区域各阶段的中国文坛。谭碧波有幸在革命圣地延安聆听了毛泽东《......
<正> 民族志与电影什么是民族志电影?我们今天所说的影视人类学一词有没有什么含义?这类问题似乎是故弄玄虚,如果提问者是一个多年......
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成功建立了迄今还在广泛使用的纪录片创作模式。作为民族志电影的先驱和......
如今,民族志电影或者被理解为关于少数民族的电影,或者被理解为关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知识的电影。然而,这些理解都没有触及到民族......
从事文学人类学的"仪式"研究,自然会首先注意到"文学与仪式"的内在关联。从20世纪文学批评中的神话——原型批评派的实践与英国的......
以学术访谈形式回顾杨光海导演我国民族志经典电影《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的历程,旨在祛除缠绕中国民......
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通过一对裕固族儿童穿越沙漠寻找父亲和家乡的故事,反映了裕固族文化生存的历史与现状。影片在影像上......
会议
本文回溯了电影史上的实验民族志电影实践,在人类学和电影美学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背景中探讨实验民族志电影的文化呈现功能,寻找社会......
对于许多人来说 ,视觉人类学是民族志电影的产物。结果大多数的教学计划为了使学生创作电影纪录片 ,都着眼于他们的应用训练。与这......
<正>改革开放40年来,纪录片在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更侧重于揭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