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鲁迅先生相关论文
【壹】 “老虎尾巴”大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有名的作家书房。当然,“老虎尾巴”不仅是鲁迅的书房,也是他在西三条21号居住时的卧室......
明代正德年间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写过这样一首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
政治家同文艺家的相遇与相离──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鲁迅文艺思想之比较李春林,臧恩珏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天才,一位伟人。其伟大表现在诸......
萧伯纳1933年2月17日到上海,引发了不少故事。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故事是虚构的,还有把虚构说成真实、把真实说成虚构的。我根据旧......
【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表现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特点。2.品味萧红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其蕴藏的深厚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正>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
二十世纪前叶的中国,由于战争等因素,社会动荡,很多现代作家处于流徙之中,他们的作品也很容易散佚。正因如此,现代作家佚文的发现,......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期刊
<正>单元概说:1.本单元四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都是写人的散......
<正>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质量的语文教材,让这种......
<正>从萧红和鲁迅交往的角度,论交往之长,不如许寿裳;论理解深度,不如郁达夫;论相知之深,不及瞿秋白。甚至不如孙伏园、胡风、冯雪......
<正> 鲁迅逝世已有半个世纪,回忆纪念他的文字有许多,其中多数谈及他的思想、作品和对同时代及后人的影响,鲁迅研究也已成为一门专......
<正>备课如撒网,铺开是为了更好地收拢,最终捕获到鱼鳖才是硬道理。上一篇文章(《放:语文教材研读的第一步》《教育科学论坛》2017......
<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坟·未有天才......
<正>建立学生主体意识,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课题。要达成这一点,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关注三个阶段的任务:唤醒自我意识、......
<正>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她用如同说话一般的浅白质朴的语言,塑造了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的鲁......
<正>《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的一篇行板式散文,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迎来送往等多方位、多角度刻画了一个生活化、自然态......
<正>许鞍华继《桃姐》的成功之后,将视野转向传奇女作家萧红,将萧红传奇一生融入的作品《黄金时代》2014年10月1日与观众见面。此......
<正>伟人之与我们,似乎遥不可及、深不可测。我们无法想象巨匠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似乎他们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喜怒哀乐。触及他......
<正>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些特别,似乎随意写来,全文好比是流水账,犯了写文章的大忌。但是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这篇文章又属经典之作。......
<正>1934年,流亡青岛的萧红与萧军被鲁迅的一封回信所感召,怀着对精神导师的憧憬跋涉到了上海,不但和鲁迅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更在精......
<正>萧红的长篇纪实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于1939年10月在重庆完成,初版于1940年7月,由重庆妇女生活社发行。在卷帙浩繁的追忆与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大型资料集《回忆鲁迅先生》①序●陈漱渝偶阅报纸,看到一则莎士比亚在西方被冷落的消息。据说,过去......
<正> 萧红在不过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能以小说和散文并称于中国现代文坛,重要原因就在于她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萧红的散文象她的小......
<正>一萧红在三十年代中期和萧军一起,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很快和文坛盟主鲁迅结下深厚友谊,得到鲁迅慈父般的呵护和大力支持。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