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派相关论文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后,首先遭到南高学派学者的批评,赞成顾颉刚疑古的学者多是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
目前,对于近代史家、史著的个别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对近代史学的整体研究则比较薄弱。胡逢祥、张文建两位同志所著《中国......
陈槃的研究成果是目前谶纬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参考,但大陆学界却没有从纵向层面深入挖掘陈槃谶纬研究的学术传承,也没有从横向层面将......
在中国史学界,特别是20世纪20至40年代的史学界,顾颉刚这个名字如雷贯耳。1923年,30岁的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一夜之......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成和发展的神话与传说,如著名的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等神话和传说在......
顾颉刚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对现代史学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个人的学术成就上,还表现在他创办的各项学术事业上。他以“古史辨”成名......
在中国史学界,特别是上世纪20至40年代的史学界,顾颉刚的名字如雷贯耳。1923年,30岁的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一夜......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潮流中,产生了一个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
“老子”公案自古至今,到二十世纪初“古史辨”派再度为此引发了数十年的激烈争辩。七十年代帛书《老子》、九十年代竹简《老子》的......
古史辨派的《诗经》研究始自对传统经学的批判和解构,在"去经学化"的基础上"发现"了《诗经》的文学性并将其提升至本体地位,《诗经......
一.“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辩证上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兴起,对中国的古史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对古史尤其是上古史给予否定,其最为重要......
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发起了一场关于《老子》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子》一书的不同见解。由于资料的局限,这些见解既有各......
自从20世纪初顾颉刚等首倡“疑古辨伪”以来,学者多方寻求“重建古史”的途径。在重申“史官史职”与注重考古发掘的同时,对于古代“......
中国自汉以来就确立起了一套古代作品阐释传统,但是文随代兴,时移事变,先前的阐释传统被不断突破,新的阐释原则也因之相继出现,对于《易......
近年来,谢桃坊先生采用历史与理论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
“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第一个理论命题,对它的研究绕不开它与《尧典》的关系。一般说来,任何历史事件在进入史册以前,都存在一个口耳......
顾颉刚先生创建“古史辨派”,从20到40年代经历了由实验主义到今文家言,由经学到史料学,再由史料学到神话学的转变过程。新中国建立以......
顾顿刚先生一生有志于经学研究,推崇今文家的研究方法,又认同今文家的辨伪观点,主张古史研究以至于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史、民族学......
古史传说的研究,因为方法、材料、立场等各种原因,可以说是先秦史研究中头绪最为纷繁、意见最难得到统一的一个领域,不说清代以前......
顾颉刚先生在其为《崔东壁遗书》所作的长篇序言中,对中国学术传统中世官世畴的王官之学、“良史”和“实录”史学典范、《春秋》义......
胡适是古史辨派创立时期的主要成员,此为当时学界公认的看法.1921年胡适所作<自述古史观书>,提出了"缩短""拉长"两阶段理论,先"缩......
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撰于1926年,是针对康氏之<新学伪经考>而发,而其旨归,则是对现代疑古思潮之诘难.在<年谱>中,钱穆以大量无......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文明,有着绵远不绝的传统文化。一般认为,中国文明有三个基本特点:绵延性、包容性和多样性。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
在20世纪初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之时,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中国学人本着怀疑的态度,开启了重新审视和批判传统经学理念的学术风潮......
人物名片: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任中国社会......
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阵容豪华,新意迭出,是近年来影响广泛的著述之一,其中林顺夫执笔的南宋部分、伊维德执......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最初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的第一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于1988年。20多年后,首先想到的是要......
【正】 (一) 所謂“古史辨派”的学術思想,主要是指着顧颉剛教授的學术思想而言,在晚近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内,顧頡剛教授的......
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我国20世纪20-40年代古史研究的主要派别,对我国史学尤其是上古史研究影响深远。疑古精神、对进步史观的......
上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将史料文献中有关中国上古史的论断推翻,此前对中国文明起源理所当然地认知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此后,以19......
中唐时期,学术思想活跃,思辨深刻。这种局面既是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的余绪,又是士大夫们面对由盛转衰的社会所作出的无奈选择和深......
<正>考察中国古史,若以秦代为分水岭便会发现前后时段的两种不同国家形态,后者是以君主为核心的君主专制政体,而前者为何?二者之间......
<正> 顾颉刚先生(1893——1980)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史学研究,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一生不仅给我......
一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来总结、回顾二十世纪的疑古思潮,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我个人来说,我想首先应该强调,要充分估计......
古史辨派的《诗经》研究有其历史必然性 ,顾颉刚继承和发扬郑樵、姚际恒的学术传统 ,对《诗经》进行辨伪 ,并非出于单纯的学术兴趣......
<正> 我对五四运动没有专门研究,不打算全面、概括地讨论五四运动。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我只想从一个侧面,从一些小的、具体......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苏州大学、苏州市政协等单位主办的“顾颉刚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7日至9......
资料详尽、分析平实——读《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刘健明1993年5月,我有机会参加在苏州召开的顾颉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学术研讨会......
顾颉刚(1893-1980年),“古史辨”派的领袖,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江苏苏州人,出身于读书世家,天资聪慧,素有悟性,自幼在祖父、父亲的严格指点下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