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栽培稻相关论文
长雄蕊野生稻是一种多年生野生稻种,是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与亚洲栽培稻(以下简称栽培稻)同属AA基因组。长雄蕊野生稻广泛分布于非洲......
根据13个亲本146个F_1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研究了亚洲栽培稻三个生态型(布鲁、奥斯及陆稻)的遗传亲和性。F_1花粉育性的变动范围......
在长期的选择进化过程中,亚洲栽培稻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我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稻作历史悠久,种质资源非常繁多,为了便于整理归......
在发掘利用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近缘种有利基因的过程中,杂种不育及控制各种重要农艺性状QTLs位点的导入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普通野生稻(以下简称普野)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亚洲栽培稻又进一步分化为粳稻和籼稻。关于它们之间的遗传结构和演化关系一......
云南是亚洲栽培稻重要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其中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元阳哈......
亚洲栽培稻(O.sativa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在植物遗传和基因组研究中有着多种应用,但除从......
由花青素合成代谢形成的紫色柱头性状在包括长雄野生稻在内的AA基因组野生稻中较为普遍.为研究长雄野生稻中的紫色柱头性状,以具无......
为了研究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 ,以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 6 - 10 4为测验种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 6 - ......
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6- 1 0 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6- 1 0 4 /CG1 4∥ WAB56- 1 0 4 ///WAB56- 1 0 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
在水稻发芽期,筛选耐盐性品种的最适NaC1浓度是1.5%。在这个浓度 下,调查了九个亚洲国家的306个品种的耐盐性。参照程氏形态分类法的稃毛标准 将......
应用7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3个籼稻测验种和3个粳稻测验种的多态性,发现其中36个标记可以区分籼粳测验种.再以18个籼粳品种进一步筛......
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WAB56-10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WAB56-104/CG14∥WAB56-104///WAB56-10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交、回交,......
<正> 中国的栽培植物品种繁多,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自古而今各个地区对它们的称呼也特别的纷繁。这些纷歧异出的名称就象一块块化石......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构建了一个全基因组基因功能单倍型(gcHap)数据集,全面......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构建了一个全基因组基因功能单倍型(gcHap)数据集,全面揭示了......
广亲和基因S5-n是能够恢复籼、粳杂种育性的基因,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回交转育广亲和基因需要通过配组杂种F1,根据F1的育性判断和选择S5......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0份亚洲栽培稻品种,应用程氏指数和109个SSR分子标记对它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等位酶I群(典型籼稻)和Ⅵ-A群(温带粳......
以69份类型明确的亚洲栽培稻品种为材料,选用120对SSR引物,通过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分析其遗传变异对SSR引物数的要求。......
云南不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李晓岑宾川白羊村和元谋大墩子等云南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了炭化稻谷或稻的痕迹,这是新石器时代云南坝......
据科学网2014年11月5日援引报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团队从2007年至今完成了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短舌......
利用亚洲栽培稻中的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O.sativa,2n=4x=48)和相应的4份二倍体水稻(O.sativa,2n=2x=24)为母本,以4份非洲栽培稻(O.g......
近日,我国科学家对野生稻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学研究》杂志。他们发现,野生稻并不“野”,颠覆了之前科学家......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高代回交群体.利用117个SSR标记分析383个BC3F2株系的基因型,采......
美国研究人员在通过大规模基因重测序分析稻米进化史的研究中确认,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能8 000多年前就出现在中国长江流......
壮侗语族称稻词在其他民族语言中的演变及栽培稻的传播覃乃昌笔者在本刊1996年第二、三期分别发表了《“耗”、“”、“膏”、“a:i”考一......
根表铁膜形成能力反映了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强弱。为了了解普通野生稻根系氧化力,采用水培铁胁迫试验对5个水稻品种和2个普通野生稻......
栽培稻的近缘野生种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基因库,也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研究选用普通......
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形态学......
【正】 自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碳化稻谷以来,由于其年代的久远(距今约七千年),成为亚洲迄今为止已知的......
关于日本“寻根热”与云南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云南大学历史系张丽剑近半个世纪以来,由日本民族的“寻根热”而引发的关于稻作文化起......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一直是科学研究与育种研究关注的重点。株型是一个与水稻......
摘要 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主流。籼稻(Indica)与粳稻(Japonica)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在性状表型、生理生化......
以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4x=48)和二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Oryza glarri,2n=2x=24)为父......
以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 2n=4x=48 )和4份二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4份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
<正>由中国主导的国际间科研大协作项目"3000份水稻基因组研究"近日结出硕果,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发表《3010份亚洲栽培......
【正】 在亚洲大陆的东部,从北纬30度至10度的范围之内,约包括中国长江以南诸省及中南半岛,是近年来各国研究农业起源的学者十分注......
OsHMA2是水稻根和地上部一个主要的Zn和Cd的转运蛋白,在水稻基因组OsHMA2位点存在OsHMA2类似基因OsHMA2-like,编码蛋白包含水稻P1B......
<正>屈指算起,我的第一篇“论文”,竟是在插队农村“修地球”的时候写作并发表的。那个地方在淮河以北,平原及丘陵岗地以旱作为主;......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今天(26日)在国际顶级期......
程侃声教授 ,190 8年 3月 2 8日生于湖北省安陆县曹家冲 ,祖父是前清的孝廉 ,父亲曾留学日本 ,对文学颇有研究。程侃声幼时在家读......
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科学家以亚洲栽培稻作为对象在生长发育、遗传基础......
一般认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非常相似的基因组。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种以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