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观相关论文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先见"走向世界的.他通过对传统文化哲学的体悟与主动追求,使传统文化精神获得了新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化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众相信,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绝地天通......
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东方“天人合一”观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并对当代西方分析学......
古人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是多层面的,天人合一除了为神学政治提供思想武器外,还憧憬着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人生之境。取消主客二分式强调......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独特视野出发,对建构中国文化哲学的支撑点进行了探讨。第一,探讨了中国文化对人的生命的独特表达方式,分析了中西文......
书法艺术精神的进路向何处去,这是摆在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难题。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技"与"器",对于书法理论的思想......
中国在装饰材料方面的一大情结是恋木情结。自古以来,木材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济、文化、宗教、技术、审美的多种因素直接影响了......
《内经》里有两套“天人合一”观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关键词“天人合一”观内经医话六十多年前,余云岫(1879—1954)在他的《灵素商兑》一书中把......
在天人关系上,朱熹、王阳明都主张'天人合一',但在具体的路径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二人对<大学>的重新阐释-<大......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部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一处蕴涵儒、道、释文化的奉祀祠庙,同时也是一处融光水山色和文物古迹干一体的古建筑园......
陈国谦先生在《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中,对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天人合一”观是傣医学的指导思想。其形成源于傣民族独特的农耕文化。它影响着傣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对健康的理解、对疾病机理......
钱穆的“天人合一”观──中国文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季羡林编者按: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的《“天人合一”新解》一文中介绍了当代国学......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正>一、引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4)是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耗费8年心......
解读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得出孔孟荀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文化具有以下特质:1.以主体性人格的发展为前提,2.以个人道德作为国家制......
<正>"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及特色。国学大师钱穆在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中说道:"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
<正>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编者注:198......
期刊
<正>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使人类“征服”自然的领域迅速扩大,使社会的、自然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
“天人合一”观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也使得中国古代科技领域呈现着重实用、善综合,主客体混融一体的思维特点。在19世纪末叶......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资源,对此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在价值理念上的重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