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妍,, 来源: 年份:2004
中国是传承了数千年文的"礼仪之邦",其传统文化礼仪——敬老,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于演变,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主要浅述燕、飨和食从上古时代开始,社会的统...
[会议论文] 作者:胡丹,, 来源: 年份:2011
明代中枢政体,一般称之为"监一阁体制",即内府"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监与外朝号称"政府"的内阁对掌枢机、共理朝政的体制。学界对内阁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然而对司监...
[会议论文] 作者:赵克生, 来源:“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本文在对清代家书总体估量的基础上,梳理了清代繁多家书的三类主要构成,即前朝刊本、清朝官修家和清人私修家书.由此发现清代家一方面继承宋、以来的家传统,面对相似的社会环境,担当相似的社会功能,...秉承相似的编纂原则;另一方面,清代家因其统治民族的满洲族性和清代平民宗族发展等社会新情势,在具体仪节和家结构等方面都有一些新变化.与前朝相比,清代家无疑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湮没消隐....
[会议论文] 作者:王丽梅,, 来源: 年份:2005
为强化封建统治,封建帝王特别强调用""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准则。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庚申,朱元璋对群臣说:"古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等威。"洪武...
[会议论文] 作者:朱丹丹, 来源: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15年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年份:2015
在《仪礼》的冠礼与昏中,醮总是与醴相对出现.本文主要介绍醮的内容和冠昏中醮与醴的差异,并试分析醮存在的原因.同时对醮的沿革作简单梳理,以求能够历史地把握醮演变的脉络....
[会议论文] 作者:, 来源: 年份:2004
之世,由巡抚宁夏都御史迁升为陕西三边总督者,计有九人,杨守却是第一个。杨守(?~1555年),字秉节,山西平阳府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正德五年(1510),获乡试...
[会议论文] 作者:高明士,,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06
一前言先秦经是有《学》篇目,只是秦汉以后已经散佚。今传《礼记·乡饮酒义》、《仪礼·乡饮酒》以及《周礼·地官乡大夫》等典籍,仍可见到有关乡饮酒礼仪等规定,即是...
[会议论文] 作者:鲁茜,夏建建,杨凤霞,罗莎,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武汉博物馆藏一件碎裂成15块并有局部缺失的西汉昭圈铭文镜,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对其锈蚀物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材料对该镜进行了保护和修复...
[会议论文] 作者:张恒,,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13
何启、胡垣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们提出了一个特色鲜明、系统完备的社会改革方案,而民权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其政治改良思想的核心。...
[会议论文] 作者:张闰洙, 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 年份:2009
@@在东方社会,与儒家文化具有特殊的绝对关联。如所周知,儒者的出现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文化也是与儒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孔子作为仁的实践方法强调了“克己复”,且把看做是实现人的道德性课题和目标。孟子把看作是人性最基本的道德要素之一,具体表现为“辞让之心”2这样的善的情感。...而苟子则把看作是社会规范的客观原则,能遏制人性之恶。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们把儒家文化看作是文化。那么,何谓呢?首先...
[会议论文] 作者:王成彦;, 来源: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 年份:2011
  对于“”与法的关系,儒家有经典的概括;出而入于刑。所以“”和刑是互为表里的,“”更多是从人的内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刑则以外在的强制力来贯彻施行。但是,“”与...
[会议论文] 作者:张静互,, 来源: 年份:2004
孟子的""概念有"门"、"心"、"人伦"三重含义。孟子说"是门",暗示""是具体的、规范性的行为模式和在道德实践上的程序;"是心",""作为辞让之心,成为在人心中存在的四...
[会议论文] 作者:林素英,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年份:2013
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先探讨台湾新“体服务”之服务内容,并论述其意义,再追溯古有关之记载,透过现代与古典之相互对照,理解中国古代丧礼安排与新兴“体服务”二者之关系,进而探讨此新兴“体服务”对于“事死如事生...
[会议论文] 作者:王燕均,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 年份:2009
本文是笔者应邀整理《儒藏》(精华编)《家》一书时所写的校点说明(送审稿)。...文中综合近年以来《家》研究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对《家》一书的作者、内容、历史影响和主要版本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故也是一篇有关《家》的最新的解题和提要文字,可供研究者参考。...
[会议论文] 作者:孔令宏,, 来源: 年份:2004
关于孔子对仁与的关系的看法,学者们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王夫之认为仁义必以为德之符,先而后仁,“复而后仁可为也”,实际上就是仁:“者仁之实也。”...
[会议论文] 作者:胡守钧, 王迎春,, 来源: 年份:2004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儒家的""对中华民族文化人格的形成影响最为深刻。儒学也被称为礼教,显示了在整个儒...
[会议论文] 作者:田梅, 田浩,, 来源: 年份:2004
鉴于周室倾颓,礼坏乐崩,孔子(前551-前479)曾言:"乎郊社之、褅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在二十世纪,中国曾经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精神破坏和对传统礼仪的现代批判,而...
[会议论文] 作者:刘鹤丹,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2
先秦儒家的尚思想对当代的生态文明探讨有许多启迪。《左传》记载春秋贤士子大叔在回答赵简子的问中,指出“”乃“天地之经”,“民之所以生也”。...这些阐释实质已蕴含先秦儒家天人一贯的生态文明观,具体言之,这种生态文明观包含三大原则:一,是天地人即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共同的秩序法则,恒常不变;二,作为天地之经纬,维系着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和谐长久...,持续发展;三,人以顺天,自觉于大化流行,与天地浑然一...
[会议论文] 作者:陈立锦;丛欣江;, 来源:201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 年份:2011
在地铁挖车站施工中采用三角形桁架支撑侧模板体系,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使车站标准段的侧墙模板施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但在阴角部位的应用效果不是...
[会议论文] 作者:王杰,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7
自周公援德入、孔子援仁入以来,荀子援法入,主张隆重法,实现了礼制思想的第三次变革。是荀子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本文拟从的内涵变迁及基本政治功用,的核心:等级制度的确立与维护,为修身立命、治国安邦之本,援法入与隆重法:礼法之互补性以及理论困境:陷入人治--圣人万能论的怪圈等五个方面阐释荀子的重礼思想。...指出,在荀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荀子的论具有许多合理的思想内核,但最终没能跳出圣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