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坤,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年份:2022
教师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把握育人方向、深挖育人资源、用好时机、创新德方法等四个方面来厘清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目前还存在着认知模糊、内容吸引力弱、德方法刻板僵化、人格魅力欠佳等问题,要从健全能力培训体系、完善育人导师制、加强师德师风考核、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着手提升教师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西顺, 来源:中小学校长 年份:2022
在全面育人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五并举”需要向“五融合”提升。“五并举”是“五融合”的基础,“五融合”是对“五并举”的理论提升。...“美育”的建构是实现从“五并举”向“五融合”提升的关键,其原因包括:“美育”的建构是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关键路径;“美育”是“五融合”的精神内核;“美育”的建构有利于实现从“五并举”到“五融合...“美育”体系的建构可以从三个维度展...
[期刊论文] 作者:王天娇, 戚万学,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2022
是学科教学的内在吁求,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规定性。学科功能的彰显并非自然而成,而是在实践锤炼中达成的,它需要实践的持续充盈与滋养。学科具有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与为了实践的逻辑向度。...然而,当前学科存在重分科轻合作、重显性轻隐性、重形式轻实效、重预设轻生成等不足,束缚了学科的前进步伐。...据此,需要我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增强学科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在超越学科囿限、专注核心素养、变革教...
[期刊论文] 作者:刘霞,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年份:2022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体,能力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能力。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培育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所具备的一般教育能力,具有全员性、关系性和价值性。...能力以教师的道德和人格为前提,以活动的组织引导为核心,以教师的道德行动为关键。...教师教育和培训要把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增强教师的自觉意识,开设相关德育课程,重视德育活动及其反思,建立和完善能力发展的支...
[期刊论文] 作者:赵洪波,刘泽磊,姜勇,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22
学生具有道德发展的巨大潜能,教育应赋予学生充足的道德发展能量,激发道德潜能,促发道德行动,实现道德赋能过程.审视当前学校体育实践的困境主要有: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主体道德意向的内在生成;内容与生活世界相脱离...,阻断了道德发展的完整链条;效果评价缺失,目标置空;体育教师意识薄弱,能力不足.道德赋能视角下学校体育的路径为:转变观念,树立学生道德培养的赋能意识;挖掘体育课程元素,促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觉知...;创设体育课程环境,激发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潜能;开展多元道德评价,增强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赵玉萍,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 年份:2022
安康市以实施“学校、家庭、社会融合、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和全员、全科、全程”的“三重融合、三全”德育创新行动为主线,着力构建“德育为首、‘五’并举...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发挥德育工作主战场作用,坚持以“三重融合·三全”为抓手,努力打造“三个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新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屹,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22
南通教育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使命担当,遵循“推进立学课堂建设、达成学科目标”的研究思路,坚持“问题导思、目标导向、研究导行”的实施原则,开展学科南通行动,努力构建核心素养时代的学科南通样本...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丽萍,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22
学科是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定性,是拓宽德育载体、德育力量的关键之需。但是学科或有“生切”“贴标签”等现象,或有人把学科当作学科教学的额外负担。...学科的深入推进,需提高站位、优化方式,让德育元素在学科教学中自然生发,让德育效果润物无声,实现学科的独特效应。学科还应该实现学科教学和的相互促进、互利共生。...
[期刊论文] 作者:郑伟, 来源:教师 年份:2022
因此,文章对“以劳”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梳理并分析传统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以劳”视域下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实际内涵,以创设“以劳”主题环境,设置“以劳...”教育课程,整合“以劳”教育资源以及协调家校劳动教育力量为开展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提出了“以劳”视域下发展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
[学位论文] 作者:张严之, 来源:西南大学 年份:2022
小学生育不同于其他学段的德方法与手段,要讲究艺术与方法。而小学生爱听故事,本研究将故事融入,意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故事”的途径和方法,创建以“故事”为特色的德育品牌。...但是在研究“故事”的途径和方法中,什么是有效的故事,开展途径如何选取...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军,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22
课程思政效能展示出的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效率和效果。...文章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课程体间结合效果薄弱、教育内容硬性嫁接、教育过程时空面不宽现状出发,抓住教师思想认识、学生配合认可度和完善的评价机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效能提升对策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蒙亮,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年份:2022
配合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构建“以劳”的育人新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文章针对家校共的教育优势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借助家校共实现“以劳”的教育目标。...
[期刊论文] 作者:黄璜,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2022
“以技”理念的出现为党的十九大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及高职教师能力提升提出了新使命要求.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为诉求背景,以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能力培养要求为重点探讨,致力解析以技能力基本结构要素...,主张从高职教师以技思政修养提升、以技教学形式创新、以技外援机制完善三个维度,从以技能力提升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个性化、有效化、长效化六个延伸方向上用心思,归纳了新时代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旨在促成高职教师以技能力提升,进而充分发挥...
[期刊论文] 作者:张娜娜,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22
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是教师,其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关键因素。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教师队伍的归属感、教学积极主动性、教师队伍结构等诸多因素对民办高校教师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基于此,笔者建议民办高校将课程思政及能力纳入各类评价考核机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流程,将能力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指标,通过选树优秀典型,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影响力;同时,建议教师自身注重提升能力素养...
[期刊论文] 作者:樊雅讯, 范琐哲,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2022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深挖阅读课文中的资源,创新课堂活动模式,将新技术引入课堂并寻求新的评价体系,进而打造阅读与鉴赏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四”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学位论文] 作者:雷蓓, 来源:延安大学 年份:2022
瞿秋白文艺思想是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以及高度的革命文化自觉,同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相结合...瞿秋白分别从文艺的领导权、文艺...
[期刊论文] 作者:李爱芳,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年份:2022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智与并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德育资源,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育人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宗礼,牛建强,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文艺是铸就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力量,利用文艺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是一个逻辑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其逻辑理路分别从生成...、理论、实践、价值四个维度展开,其中生成逻辑彰显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理论逻辑呈现着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实践逻辑展现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价值逻辑体现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梳理研究习近平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对于把握和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夏平平,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22
推进学科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生态构建,形成以教师建设为主体,以育人为主旨,以科学评价为遵循,融学科德育与德育主题活动为一体,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生态环境,最终指向学生道德的生长。...
[会议论文] 作者:赵洪波, 张贝尔,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年份:2022
基于此,本文客观审视当前学校体育实践的困境,探寻道德赋能视角下的学校体育的路径,以促使学校体育德育实践的重要转向。...研究方法:基于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当前学校体育实践的困境,进而为德育路径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1.道德赋能的内涵传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