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怡, 来源:红领巾(3-6年级) 年份:2011
  刘怡    我的是红色的。  看,  那一只在晚霞中飞来飞去的红蜻蜓,  她悄悄地对我说:  “今夜,我送你一个红色的……”  我的是黄色的。  ...听,  秋风送来篱边黄菊花的歌声,  她笑嘻嘻地对我低语:  “今夜,我送你一个黄色的……”  我的是蓝色的。  喊,  喊一声眼前蓝色的小河,  山那边是什么?  ...
[期刊论文] 作者:杨瑶,,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吴文英,字特,号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人,南宋典雅派词人.rn窗词显人微,《宋史》无载,词多隐晦,常比作词中之玉生,颇具争议.早在南宋时,就有尹焕“前有...
[期刊论文] 作者:旺生 杨舒霞, 来源:杰出人物 年份:2011
在香港书画界,认识丽女士的人,或许都曾叹服其在书画艺术上的出色成就,以“笔生妙韵”、“神传丹青”等评价之。...丽女士以文会友,也以武立德,以弘扬中华国粹为己任,因此广结“艺缘”。而她温柔大...
[期刊论文] 作者:邓庆佑,,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下篇蔡家琬的《红楼》八蔡家琬的红学著作是《红楼》,以他的别号二知道人名义发表。书的每页中缝处有“解红轩”三字,这是他的书斋名,说明他的书是在这里写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曹立波,谭华,,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近年,对于《红楼》评点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刊刻本上的评点研究往往起于嘉庆十六年的“东观阁”重刊本,而对早于此本署名张汝执的萃文书屋活字印本却重视不够。经过系统梳...
[期刊论文] 作者:李蓓,,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本文主要对《红楼》语言研究和《红楼》语言学研究做了大体回顾,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国内《红楼》语言学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对《红楼》语言的性质和构成及其方言、...
[期刊论文] 作者:邓庆佑,,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二知道人是他的别号,只见署于他的红学专著《红楼》上。蔡家琬,安徽合肥人。他的父亲“月樵先生,性恬雅,闭户著书,尤耽韵事”。“月樵...
[期刊论文] 作者:彭雄志,, 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份:2011
作家档案琦(1917~2006),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位于瞿溪的琦故居,现辟为"琦文学馆"。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后改名杭州大学)中...
[期刊论文] 作者:载予,,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胡晴著华艺出版社)本书以《红楼》人物为切入点,依循《红楼》评点的内在建构,梳理整合其中的相关内容,力图达成对人物批评的全面认识,从而为《红楼》的人物阐释打开一...
[期刊论文] 作者:唐均,,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笔者偶然发现的《红楼》芬兰文译本不见于此前中文学界的所有著录,为《红楼》的世界性迻译又增添了一个语种。该译本直接译自库恩德译本,为《红楼》的一个节译本,基本...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绮楼重》是《红楼》续书中最淫秽荒诞的一部,其艺术创作水准不高,思想的、文化的乃至鉴赏的研究价值都不甚大,研究者多不屑申论。然而,将它与《红楼》做必要的对比研...
[期刊论文] 作者:周华,, 来源:艺术沙龙 年份:2011
博主动态:◎周华个人画展“泼彩天下”在巴黎金秋成功举办,是周华艺术继1991年在艺术之都首次展示,至今刚好20周年。20年间他在法国所举行的23次艺术展览、演讲和交流活...
[期刊论文] 作者:徐小鹏,, 来源:初中生 年份:2011
提示:中国著名漫画家华武(1915~2010)从小热爱漫画创作,90岁时依然热情不减。其作品富有个性,深具影响力。初中生爱上漫画华武在杭州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开始画漫画。有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鸿声,冯佳,,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何其芳藏《红楼》若干版本中,有三种版本留有何其芳有关版本考证的批语。辑录、校勘和点评这大量批语,可为广大读者研究《红楼》及何其芳的《红楼》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郑铁生,,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红楼研究所重校本《红楼》明确地对程伟元、高鹗整理和出版百二十回《红楼》的历史功绩给予了恰当而公正的评价,并标明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无名氏"。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东,,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 年份:2011
王国维说“亡国之,多有才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历代亡国之,觉得此说实为真知灼见(明崇祯帝例外).下面举几个较典型的例子以证明王氏之言不虚....
[期刊论文] 作者:徐大军,,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在前代小说取鉴戏曲体制因素的创作实践的启发下,《红楼》在叙述结构、情节建构和人物刻画中化用了杂剧楔子体制、戏曲副末开场程式和戏曲科诨体制。《红楼》的这一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於曼,,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新版电视剧《红楼》是近年来大众文化领域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它的改编、重拍,是处在87版《红楼》和《红楼》原著双重"影响的焦虑"之中,是专家和市场双重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振中,,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对《红楼》诗词曲赋评注或鉴赏的专著很多,其中以蔡义江先生的《红楼诗词曲赋鉴赏》最为详赡。但是,书中注释有不尽如人意处。本文试对该书中的错误、遗漏处,予以补正;对...
[期刊论文] 作者:姚军玲,, 来源:红楼学刊 年份:2011
20世纪的德国学者抱着通过《红楼》了解、认识中国文化,完善自己文明的态度,以自身文化立场和审美特征来解读《红楼》,表现出的是从西方文化出发对《红楼》的诠释。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