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湛崇清,哈淑华,倪奕昌,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雄性小鼠每组10只,磷酸咯萘啶灌胃组的每日剂量(盐基)依次为小鼠LD_(50)的1/4(343mg/kg)、1/8(171.5mg/kg)与1/16(86mg/kg),连续给药3天。1/4 LD_(50)组中1只鼠中毒死亡。给...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湛崇清,哈淑华,倪奕昌,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10只大鼠经口给氯喹280mg/kg/d×3后,9只中毒死亡.孕鼠于D_8起给氯喹70mg/kg/d×3,其总剂量为临床总剂量的7倍时,有轻度胚胎毒性,表现为活胎率下降及胎仔平均体重减轻。氯喹...
[期刊论文] 作者:倪奕昌,湛崇清,哈淑华,邵葆若,,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1
咯萘啶是我国首创的杀裂殖子抗疟新药.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已证明该药具有作用迅速、毒性低、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等优点,已民用航空于对氯喹有抗药性的恶性疟地区以及抢救...
[期刊论文] 作者:叶秀玉,邵葆若,储言红,倪齐珍,, 来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1
三氟乙酰伯喹(M—8506)经动物试验初步证明,它对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阳性猴的根治作用优于伯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明显低于伯喹。为了进一步了解 M—8506对猴疟的根治疗效...
[期刊论文] 作者:Oike,邵葆若(译),李允鹤(译),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1954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允鹤,邵葆若,何尚英,毛守白,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肖树华,湛崇清,徐月琴,潘秋如,,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1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显著。鉴于小剂量吡喹酮有使血吸虫迅速挛缩和肝移的作用,故设想吡喹酮合并呋喃丙胺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疗效。本文报道吡...
[期刊论文] 作者:肖树华,杨元清,杨惠中,郭惠芳,邵葆若,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3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后0.5小时,雄虫体表皮层即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空泡样变化和空泡破裂,继则有细絮状物或絮状团块粘附在受损的体表或抱雌沟内。给...
[期刊论文] 作者:肖树华,薛海筹,郭惠芳,杨惠中,邵葆若, 来源:上海免疫学杂志 年份:1981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法对整体血吸虫检测的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一次口服吡喹酮300毫克/公斤后10~30分钟,其体内两性血吸虫的体表抗原即开始显露,16小时后虫的体表...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在松,蒙锋,林秀,邵葆若,施晓华,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0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先后对氯喹和喹哌等药产生了抗性,问题日趋严重,给抗疟带来新的困难。为探讨抗药性疟疾的防治方案,1986年以来,我们在海南省东(陵水)、西(昌江)、南(三亚)...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在松,邵葆若,蒙锋,兰昌雄,林秀,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8
咯萘啶是高效杀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剂,与氯喹无交叉抗性。咯萘啶(咯)/磺胺多辛(磺)/乙胺嘧啶伍用时,明显延缓伯氏疟原虫对咯或三药产生抗性。大鼠与小鼠的LD50测毒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伍用磺/乙,不增加咯的毒性。为探讨咯/磺/乙配伍的临床剂量,乃于1986年7~12月在海南岛......
[期刊论文] 作者:肖树华,戴志强,张荣泉,薛海筹,邵葆若,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本文报告用CO2临界点干燥制样的扫描电镜术观察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所发现的一些新形态结构。血吸虫口吸盘深部有丝状绒毛;口、腹吸盘内壁的棘至少有3种形态。雄虫抱雌沟内壁...
[期刊论文] 作者:肖树华,戴志强,张荣泉,薛海筹,邵葆若,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2
给感染血吸虫病的小鼠一次灌胃吡喹酮300 mg/kg后10分钟至48小时,自鼠肝内取虫作体表皮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干给小鼠药后10分钟,两性血吸虫皮层即有变化,1~2小时后已十...
[期刊论文] 作者:Dorken(著者),邵葆若(译),李允鹤(译),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1954
[期刊论文] 作者:萧树华,邵葆若,乐文菊,席裕瑞,王根法,,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62
自Luttermoser报告甘油能增加口服吐酒石或腹腔注射锑酚对曼氏血吸虫病的疗效后,作者等经动物试验证明甘油亦能增进肌肉或腹腔注射锑酚及吐酒石对小白鼠的日本血吸虫病的疗...
[期刊论文] 作者:乐文菊,邵葆若,潘秋如,尤纪青,梅静艳,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3
硝硫氰胺是瑞士Ciba药厂合成的广谱抗蠕虫新药,有良好的抗血吸虫、绦虫等活性。近年以来,国内外对该药的疗效、杀虫作用和毒理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已在临床上治愈了大...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昌,郑贤育,钱挹芬,肖树华,邵葆若,黄兰孙,,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62
百合科萱草属萱草根(Hemerocallis thunbergii Baker),系一种治疗血吸虫病的中药。經过氯仿提取,通过氧化鋁色层分离,能获得一种黄色粉末(萱草根成分Ⅰ),在243℃时变棕色,266...
[期刊论文] 作者:萧树华,邵葆若,湛崇清,刘瑞君,吴珍,徐月琴,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77
[期刊论文] 作者:Appelget(著者),邵葆若(译),李允鹤(译),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1954
[期刊论文] 作者:肖树华,邵葆若,王翠英,郭惠芳,焦佩英,哈淑华,,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1
用体内、体外方法观察了吡喹酮对血吸虫摄入与释放5-羟色胺的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认为由于吡喹酮不增加虫体的内源性5-羟色胺含量,亦不增强其对外源性5-羟色胺的摄入,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