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14
美国哲学家阿皮亚1993年提出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on)理论,至今已有20年。自2005年起深度翻译理论在中国翻译和译学界产生影响。但该理论引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对其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5
笔者用扩大视野、转变焦点之法研究支谦《法句经序》。《法句经序》是一篇完整的译论,序头和序尾都包含了文论和译论所不可缺少的信息,尤其是序尾论及了会译法以及《法句经》...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7
释僧祐的《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是中国最早的系统论述中土佛典翻译的专篇论文,比隋朝释彦琮的系统翻译专论出现早100年左右。整篇译论共有七个自然段,从翻译学的视角分...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国际汉学 年份:2020
《法句经序》是中国3世纪的优秀佛教作品,是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文章。自19世纪末迄今,英国人毕尔用英语、法国东方学家列维用法语、中国香港学者余丹用英语在不同年份翻译了...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翻译不仅要读懂原文(source language)的字面意思,译好原文至少对原文所涉及的学问不能陌生,要理解其文化内涵.要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作品涉及的文化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翻译家研究应该包括对其翻译实践、理论、影响及其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方面的课题研究.而我们对林语堂的翻译也应该这样研究,否则就不是林语堂翻译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章通过对英国文学家一篇散文翻译的比较,说明英汉翻译要尽量注意原文的表现形式及形象与内容的统一,否则就会多少歪曲原文的本意。...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本文介绍北美五种流行的外语教学方法,回顾教学环境中进行的相关研究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外国语文 年份:2014
隋释彦琮所作《辩正论》被学界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文中的“八备”为古代佛典译者应具备的八个条件,是历代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近代之后逐步出现了各种译文....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3
《辩正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其主要佛教思想是:凡圣之别;遵循佛法;佛经翻译之目的与信佛之目的一致,都是自觉觉他的大小乘佛教的精神;合格佛经译者的两个首要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学者有学问,有理想,有道德,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手,也是鉴别时代的试金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经翻译,一开始就贯穿着学者求真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本文完全根据原作的篇章理路探讨《辩正论》的翻译思想。东晋道安的佛典翻译原则、彦琮自己的佛经翻译标准、佛经译者理论以及佛经译者运用梵语能力论是《辩正论》系统论述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与外语学习最后能否成功,二者之间的关系直到今天还没有定论.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只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其中一个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几乎没有对翻译的专门研究,把翻译作为研究对象的意识缺乏,因而也没有学科意识。中国翻译学的对象和学科意识逐步乃至完全觉醒在现当代,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全球化从15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起就开始了,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宣告人类从此进入了“加速全球化”的时代.在这全球化及其...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并没有忽略中国的翻译传统,对克服欧美中心主义,消解中国文化相对于欧美文化的边缘状态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固然可喜,但西方翻译学者笔下的中国文化话语总...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隋释彦琮是中国译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佛典译论家、翻译家,中国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辩正论》的作者。关于他的生平、翻译活动等情况历史上虽有记载,却语焉不详。经考证......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 来源:译苑新谭 年份:2018
彦琮《辩正论》是中国译学史上第二篇系统的翻译专论.本文从作者生活年代的断代、作者身份分析和其翻译理论内容三个方面探讨这个论断的译学依据.本文用确凿的材料证明《辩正...
[期刊论文] 作者:陈剑,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5
彦琮译论和《辩正论》,学者多有论及,如梁启超、钱钟书、陈福康、傅惠生、黄小芃和张淼等,他们都是从翻译的各个角度通过字面意义解读,绝无从历史社会角度解读。...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芃,赵平,,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本文以隋代释彦琮和近现代著名人物及其所论述的译者为主例,尝试用解构的方法简单探讨了翻译理论中两对主客体范畴结构消解问题。认为主客体并非截然分离,双方界限常常消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