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刚,,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06
本文对陈大亮翻译研究主体间性转向的观点提出了疑问,认为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具体的研究中都没有构成一个研究范式,它是已有的翻译研究范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娟,,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7
并对陈大亮先生在主体间问题上的观点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对外传播 年份:2015
“话语”及“话语体系”的概念分野和现实意义  陈大亮:田教授您好!您的学术研究涉及对外话语传播研究,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这方面的研究?  ...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周其焕,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 年份:2013
收稿日期:2013-08-29  作者简介:陈大亮(1969—),男,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术语翻译、翻译批评、翻译诗学。通信方式:chendaliang@tjfsueducn。  ...
[期刊论文] 作者:周红民,, 来源: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2014
本研究就“意境能否翻译”这一命题,回答了“意境是否可译的理论实践与方法问题”一文中的质询,认为:(1)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无本质区别;(2)现行的主流翻译策略无法呈现汉诗意...
[期刊论文] 作者:樊斌,,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2
陈大亮的古诗英译思维模式理论为古诗英译的鉴赏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这种理论,分析《静夜思》四种英译本的思维模式,认为运用原象思维翻译古诗词才是上乘之作。...
[学位论文] 作者:赵祥云,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本文从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介绍了中外学者对翻译研究的范式划分,并根据吕俊和陈大亮的范式划分,将文学翻译置于四个范式(即以原文作者为...
[期刊论文] 作者:何熙,李新新, 来源:小说月刊:综合 年份:2020
金岳霖提出“译意”和“译味”二元对立,陈大亮在分析该二分法的优劣基础上,增加了“译境说”,将文学翻译由译味发展到“译境”,形成了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即译意、译味、译...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2002
1.引言自从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确立了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Chomsky把语言分为内化语言(I-Language)和外化语言(E-La...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07
文章从刘小刚的疑问出发,回答了他提出的几个问题,澄清了对主体间性的一些误解,肯定了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思考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描写与规定、规范与主体间...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6
“化境”说自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虽然在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对其理论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从国内译界对“化境”理论认识的误区出发,从三个方面澄清了对...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2012
心智哲学中的属性二元论理论影响很大,已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属性二元论对诗歌意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从属性二元论的视角研究诗歌意象是...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地理教育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以"味"论翻译,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一大特色,但"译味"说中的"味"究竟何指,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整合"译味"说理论来源的基础上,运用功能描述的方法重新阐释了...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11
古诗英译的思维模式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考察古诗特点及其英译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思维的元素把古诗英译的思维模式分为概念思维、意象思...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目前,翻译界对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提法基本认可,但何为翻译的创造性,从原文到译文究竟得到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从这些问题出发,受文本意...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11
虽然"境界"在哲学、美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翻译界对于境界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本文从"境界"范畴的三个基本特点入手,提出了"境界"集鉴赏、批评与创作于一...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7
目的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文章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区分了"目的论"与"功能论"的不同,界定了目的论在文章中的确切所指,从翻译的跨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4
在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人”当中,谁能称得上是翻译主体?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阐明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重点解决三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陈大亮,,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刘勰的"三文"说与诗歌翻译的"译味"说有着内在的联系。借助刘勰有关声文、形文与情文的理论来探讨诗歌翻译的声味,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