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犯罪自诉转公诉的域外考察及借鉴

来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快递诽谤案”折射出我国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程序衔接缺乏立法规定,“被害人撤诉论”由于缺乏法律支撑而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域外经验可为我国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程序的重构提供“他山之石”.诽谤罪除罪化已成世界趋势,我国应顺势改变自诉与公诉的分类标准.在明确诽谤法律制度价值倾向的基础上,以原告提起民事诉讼作为公诉的前置程序.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均借助担当诉讼解决自诉困境,我国不能照搬适用,应以尊重自诉人意愿为宗旨对担当诉讼进行本土化改造.可以借鉴俄罗斯和我国澳门地区的立法经验,将自诉转公诉案件与公诉转自诉案件统一以自诉一公诉案件进行称谓并根据案件性质设置不同的诉讼程序.英国诽谤法中举证责任倒置的保护倾向与我国《宪法》确认的言论自由权优先的立法理念相斥.
其他文献
高空抛物罪是 《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所热议的新增罪名,也是被立法机关认为是与妨害安全驾驶罪、冒名顶替罪等共同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呵护和谐社会和谐生活的“亮点罪名”.然而,对于高空抛物罪的处罚根基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高空抛物罪是抽象危险犯,只有行为创造了对不特定人和财物的抽象危险才构成犯罪,其不是行为犯和具体危险犯.抽象危险的判断应当以情节严重为核心,对于无危险和极低危险以及仅能反映出行为人主观道德素质低下的情节不属于本罪的情节严重,不构成犯罪,应当由民法和行政法调整,刑法不应贸然介入.
人格尊严,作为我国宪法第38条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应当对其他部门法的制定和修改具有规范作用.就目前来看,不但学界对宪法规定的人格尊严概念及其功能存在分歧,即便立法机关对此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一些部门法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概念及其功能也各不相同.我国有十五部现行法律对人格尊严作出了规定,就其所发挥的功能而言,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概括性权利、一般个别性权利、法律原则和价值基础.在人格尊严所涉及的权利范围界定方面,学界也存在争议.为保持法律体系的协调性与统一性,此种情况值得引起有关部门反思并尽快加以解决.
刑事远程审判是司法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应然产物.这种新型的审判方式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而且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刑事远程审判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生,包括立法规范的阙如有违程序法定原则、线上庭审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存在张力、远程审判对庭审实质化造成冲击.依据对美、英、澳等国刑事远程审判立法经验的考察,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刑事远程审判的推进应该坚持当事人中心主义的发展理念与工具主义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基础、明确适用范围、规范适用条件并积极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
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群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职业身份认同方面,自我认同较高,社会认同较低;在统战身份认同方面,多数人了解“新的社会阶层”这一概念,但对其内涵的理解程度较低;在政治身份认同方面,多数人并不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身份的内涵和特定指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利益诉求方面,事业发展的诉求和政治参与的诉求较多,而文化和社会诉求较少.为了有效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身份认同和利益诉求,应进一步明晰“新的社会阶层”概念的内涵和构成,增强该阶层人士对统战
2020年财政部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由此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虽然从立法上看,该制度正在不断成熟,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对土壤污染的预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治理效能有待提高.为此,应当不断拓宽基金的资金来源,强化预防,不断增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接受中国全面快速发展的现实,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操纵的需要,根据本国法律,时常任意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实施制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出台是有其迫切性、必要性和正当性基础的.这部法律为我国有效实施反制裁行动明确了主体职责,提供了具体措施,是切实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的重要依靠.
尽管我国刑法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等罪名对非法集资类犯罪进行了规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社会公众”“犯罪数额”等要件的认定仍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困惑.考察非法集资案件的现状,剖析非法集资案件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明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的认定依据、确定“犯罪数额”的认定标准、统一“社会公众”的认定范围、明晰民间融资的行为边界、强化司法认定的证据支撑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家庭暴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受传统文化以及警察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态度、认识和工作技巧等因素的影响,警察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警察性别、所接受的相关培训以及单位领导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置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与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置效果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由男女警察共同参与的处警组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家暴案件办理的整体效果,公安机关应尽量安排男女民警共同参与此类案件的处置工作,将社会性别教育、家庭暴力处置技巧等内容纳入警察培训课程,并建立健全家暴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人心向背、治乱兴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密切相关.扫黑除恶斗争不应是运动式的短期行为,而应是常态化的斗争方式.应运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推进斗争的深入发展,为取得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
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常规的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事实上可能中断或难以继续推进,因而新增“脆弱群体”的民生保障是一个需要讨论和关注的问题.当前有关行政部门及其组织必须在救助经验基础上,完善对脆弱群体的救助预案,应当为满足“脆弱群体”救助需求扩大资源储备;同时还要基于系统思维,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机制,释放社会协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