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方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我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导学方法认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阐述如下。
  
  一、自由论坛,激发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
  一个别开生面的新课导入设计常常能令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既能起到抛砖引玉、温故求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如果我们在讲新课前先举一个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生动形象且与新课内容关系密切的例子来导入新课,那么将能使枯燥乏味、单调呆板、高度抽象的理论课变得生动而具体,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寓抽象于具体之中从而导入新知的目的。如在教《学会全面看问题》一课时,教师先讲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两个将军,他们一起去买盾牌。卖盾的人拿出一个盾牌给他们看。站在盾牌左边的将军看了说:“这个金盾很好。”站在右边的将军说“你错了,这是个银盾牌。”两个将军就这样争论起来。卖盾牌的人听了笑着说:“你们都错了……”这时让学生辨析:“这两个将军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辨析,教师揭题:“这两个将军错就错在没有全面地看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这一课。”这样。学生在辨析、讨论的过程中,自然激发了兴趣,对全课的学习也起了极佳的促进作用。
  七年级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例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
  
  二、自设问题,学习探索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哪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而是被动得学习,机械的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面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而这对人大脑的开发。对人思维的锤炼,对人技能的培养,对人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如教《学会自我批评》一课时。学生把一面镜子带上课堂。让同学上讲台来照照自己的样子,并让同学说山镜子的作用。正当同学感到很新奇的时候,此生因势利导:“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外表美不美、干净不干净,可以照镜子,如果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心灵美不美,那该怎么办呢?”同学陷入沉思,随即板书课题,同学恍然大悟。这样的模式,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比教师传统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
  
  三、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功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实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两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取长补短,对照他人寻求的问题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而而又准确的方案。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放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四、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教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初中生。比如,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根据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为几组,一些学生演“爸爸”,一些学生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体会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由一个艰苦奋斗的父亲而流泪,父亲为一个懂事儿又孝顺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谛。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的人生事业。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是:自由谈论,激发兴趣是前提;自设问题,学习探索是关键: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创设情景,促进成功是目的。课堂导学应当是半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具体的导学方法。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需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提高。
其他文献
教育工作是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和摸不着的广度。但只要我们用爱去面对,用心去研究,教育工作就会一直有新的光芒。那师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师爱是一种涵养,是无声关怀师爱好像一缕和煦温暖的风悄悄吹入学生心田,又似一股潺潺流动的清泉轻轻洗涤学生心灵。师爱是无痕、无形的,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师爱就蕴藏在平常的琐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站在我们老师面前的是一群附有思
去年2月的一天,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的大庆石化公司水气厂脱盐水工段再度沸腾起来,一阵阵欢呼声、笑声四处飞扬。这天,段长刘国胜又从分厂抱回一块印有工段“全家福”照片的“
《赋谱》是一部失传已久的唐代赋格,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回传至中国,主要内容包括律赋赋句论、律赋结构论、赋题论三方面。其总体思路与后世的赋格颇为相似,与赋话则差别很大
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于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以别开生面的导
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否会让人变得举止怪异?据《丹佛邮报》报道,一位醉酒的女子在近日用臀部给克莱福特·斯蒂尔(Clyfford Still)的画作"1957-J no.2"(1957)造成了损害,她本来还试图朝
又到了年度结算的时候,不论你是否愿意,在12月底来临之际,人们总不由地去回顾一年的经历,去盘点一年的得失。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代里,能否适应变化也成为各企业从老总到员工所必须
保安的出现为吉林油田职工住宅小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保安的各种服务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无数便利。过了而立之年的马晓庆,凭着对保安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小区居民的真情与挚
很难说2011年表现出了新媒体艺术的大范围成功,但今年的确见证了艺术(包括艺术圈内外)及艺术家的主流意识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新技术、数字产品以及网络之中。近日,ARTINFO列举
值新课改再起航之际,体育教学也遇到一些挑战: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孩子们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