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夹肉”与肉夹馍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次应朋友之邀去了一趟古城西安游玩。朋友不仅领我参观了明城墙、钟鼓楼、大唐芙蓉,以及气势宏伟的兵马俑,还请我品尝了西安的特色小吃,如凉皮、羊肉泡馍、油茶、臊子面等。但我却对肉夹馍情有独钟,第一次吃过肉夹馍后,我就被它的美味给俘虏了。从此在西安,我再也不想吃别的小吃,每餐必是只要肉夹馍,离开西安时还不忘打包几个。
  “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说的就是陕西美食肉夹馍,可见喜欢肉夹馍的人特别多。朋友告诉我,在西安卖得比较多的是腊汁猪肉和白吉馍制成的肉夹馍。腊汁肉制作时,要选用上等猪肉,加盐、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20多种调料煮制。白吉馍源自咸阳,用上好面粉揉制成饼,隔着铁铛板用炭火烘烤,皮薄松脆,内心绵软。肉夹馍的结构形式与西式汉堡包颇为相似,汉堡包用面包片夹肉,肉夹馍采取烙饼夹裹馅,同样有部分馅外露。那透香的卤肉显露无遗,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比起汉堡美味多了。但看着明明是馍夹着肉,为何又叫做“肉夹馍”呢?朋友告诉我,在陕西的方言里面,馍的发音类似于“没有”,馍夹肉就变成了“没夹肉”,人们就给它取改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肉夹馍”。
  是不是西安人,除了听口音,肉夹馍的吃法也可作为评判标准。我不是西安人,吃肉夹馍便出了洋相。我第一次吃肉夹馍,由于是斜着持馍,结果弄得满手是油汁,尴尬不已。朋友告诉我吃肉夹馍的姿势,应为水平持馍,这样油汁就不会流出来,喷香的油汁充分浸入馍中,吃起来才会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那次在西安吃肉夹馍已过去一年,许多人和事已渐渐淡忘,但肉夹馍的美味却让我牵肠挂肚,喷香味美的肉夹馍成了我关于西安古城最挥之不去的记忆。
  责任编辑/刘洋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引导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114—01  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有效开展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策略。  一、抛弃传
最近属意拜读了国学大师钱穆的《文化与教育》,此书为钱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为抗战时期)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及演讲词之汇编。该著就当时中国文化现代转化之途径、中国教育之弊端及改革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实属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近年多见讥讽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不如民国期间的教育之论,鄙人浅陋,对民国期间的国民教育情况知之甚少,故难以厘定是非。但从钱穆先生《文化与教育》中叙说的情况,与近几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习惯;   班干部;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2—0035—01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其他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小学
根据当地中小型秸秆饲料精细加工设备缺少的实际,在论述研制饲草揉搓机必要性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工程理论和现代机械工程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机器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主
直立行走被认为是人类出现的标志之一,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简便易行,又强身健体。
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因冲任二脉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而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皆能引起本病。崩漏以非行经期无规律性出血为特
①牛犊面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特色面食。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   ②牛犊面的主料是稀奶油和面片。   ③如何制作牛犊面呢?首先,制作稀奶油。稀奶油的做法很讲究:把鲜牛奶盛进盆里,将其自然放酸之后,上面会结一层稀奶油。所结稀奶油的厚度与盆里的鲜牛奶量成正比,鲜牛奶越多,所结的稀奶油也就越多。稀奶油通常都被
我今年七十六岁,从教师岗位上退休有十六年了,可我依然能写能画,走路生风,吃得香,睡得稳。不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刚刚退休。其实这都得归功于我这些年来坚持的九字养生经:“放开腿、
以山西阳城白山羊为研究对象,用比色法测定血浆GOT、GPT、AKP、AMY、CK、LDH和Cp的活性,用SAS软件分析其与6个体型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Y、AKP、Cp和CK酶活性可作为
持续发展的中国艺术设计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以专业教育为中心,开发学生创意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