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教视角下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思维,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现代电教媒体能利用声音,图片,视频,课件等创设物理情境,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作为现代化的物理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电教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渲染气氛,使学生多角度接收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关键词】电教手段;情境创设;物理课堂效率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些物理情境创设却有些困难。语言描述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则是“启而不发”,无法模拟画面,课堂效率很不理想。电教手段则能使该问题迎刃而解。下面我就创设物理情境方面谈谈电教手段凸显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开启物理大门的钥匙。多媒体电脑技术寓教于乐,图文并茂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些电闪雷鸣、风和日丽、银装素裹、冰冻千尺的照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飘渺的雾,晶莹的露”;电教手段下这些优美的情境很快带学生走进物态变化的世界。
  例如我在教学《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一课,由于“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就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来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同样,《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再次运用该方法,以水压差类比电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课堂效率提高了不少。《光的折射》以一幅漫画呈现思考问题,《乐音的特性》在课堂上播放优美的乐曲。《走进分子世界》更是以微观世界的漫画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理解。这类情境的创设既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牢牢抓住其眼球,相比枯燥无味的讲述,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中的“意境”,不留痕迹的突破重、难点
  我们在物理课堂中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教育。因此要创设情境中的美感,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境。
  如第一章《声现象》:播放出风声雨声流水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变化,歌声笑声音乐声表达着人们的情感。这便是听到的声音之美;第二章《物态变化》:展示自然界中云雨露雾霜雪,这便是看到的自然之美;第三章《光现象》: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如何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动人摄魄的幻日,日食月食,这便是光影变化的奇趣之美;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捕捉美好的瞬间、展现历史的画卷,这便是探究规律的创造之美。在这类情境中,我们合理的整合资源。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学生能从多种角度来接收信息,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解决课堂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有时难以呈现真实的物理环境。生动、形象的电教手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从粒子到宇宙》一章时,由于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就显得容易多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微观世界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十分容易的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便于学生掌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学习之后不忘问我:夸克可以再分吗?看来他们都对极小世界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网络创设身边的情境,凸显新课程理念,紧密贴合生活实际
  网络容量大、信息丰富且及时,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能获得知识的最大化,放大教学效果。这是传统条件下的课堂不具备的。我们关注网络的时候,不要忘了及时获取收藏一些有用的信息。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原子结构、天体运行,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一幅清晰的物理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增大教学的清晰程度。如今网络资源中不乏一些精彩的情境。例如我给学生播放天宫一号对接的视频;天体运动的视频。这些结合实际的情境给人留下机器难忘的印象。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虽然学生在分组实验中直接观察到了烛焰的成像情况,且对三种成像情况观察认真、记录清楚,记忆较深,但对成像的变化过程却把握不准。实验后我用课件动态显示成像的光路,学生就清楚了成像的全部过程。
  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紧密相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或者教师补充介绍的许多生活、社会、科技的情境,学生不可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有效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北国的冰雪,炎热的沙漠,飞机的空中加油,荷兰的风车发电,先进的探月设备等。这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风洞,奥运会赛跑,检验真假黄金,飞机投掷炸弹等等情境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显示。常见的名词“光滑”(无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匀速直线运动”等理想化的状态也可由信息技术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并探究这种理想化的现象。
  总之,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教学和电教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性作用,研究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使教学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运用电教手段巧设情境,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从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层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郑陆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生产环节的代工企业纷纷面临升级陷阱。针对传统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对升级陷阱解释乏力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外部需求波动下代工企业升级陷阱的分
【摘 要】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影响学生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  【关键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训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和Mal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超效率值,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R&D效率增长缓慢,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度量真实金融效率;结合威尔逊模型对我国内地27个区域金融中心的真实金融辐射力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为指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衡
2007年9月20日,中国湖南三一工业城。蓝天白云下,66m长臂泵车巨大的红色臂架全面舒展开来,直插云霄,高空写下一个醒目的红色阿拉伯数字“1”。在这一壮美而意味深长的背景下,世界
青藏铁路由于其自然条件的恶劣,在轨道铺设时存在很多特殊的问题。根据沿线几个地区的轨温条件,计算分析了各种参数条件下铺轨或调整轨缝时的合理轨温,以便为现场铺轨或调整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选取泉州市1991-2008年经济和环境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泉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把握时机,巧妙渗透德育,使德育之线贯穿数学教学始终,做到“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资源;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大批英国水手丧生,只有少数人幸存而活。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非都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但他们都是意志坚定、善于发挥自己潜在能力、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人。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