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时代 落实新思想 开启新征程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4-6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主题为“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的全国体育与健康教研工作会议暨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培训与经验交流会在成都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谭钢,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教授,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骆秉全教授,及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400名体育教研员、部分名师工作室和高师院校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李志刚主持。
  在开幕式上,谭钢作了“新时代 新思想 新教材 新服务”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确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材是对新时代新思想进行宣传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教育部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有助于更加旗帜鲜明、步调一致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教育理念,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人教社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编写、出版的三科教材已经在全国开始使用。人教社非统编学科高中教材的编写,也紧密结合学科的特点,坚定地宣传新思想,贯彻新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新时代的需要。谭钢表示,人教社的教材编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个人知识与技能获得、道德与情感培养的综合载体。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教材研究、编写和出版单位,人教社成立60多年来,始终秉持“根植教育、服务教育”的理念,注重教材立体化、系列化、数字化建设,为一线教师提供高质量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做好、做优教材的跟进培训服务工作,为基层教研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钟秉枢教授为与会代表作了“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新人”的专题讲座。他从新时代教育要求、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健康课程与现代人格塑造四个方面,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標准(2017年版)》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解读。他在讲座中指出,体育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人的内在品质特征,研究制订核心素养的意义就在于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变,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提升个体的综合性品质。他还从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社会意识、关系管理等五个层面,具体剖析了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影响,解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现代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教授、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骆秉全教授、人教社体育室主任李志刚分别作了“学校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书写好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奋进之笔”的讲座。北京、四川、辽宁、浙江和河南省郑州市的教研员从省、地市角度分别交流了使用人教版教材开展教学、如何做好教研工作的经验。
  李志刚在发言中表示,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科教材建设有了新要求,学科建设面临新形势,学科发展遇到新机遇,为此要有新担当,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李志刚表示,人教社体育室将通过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立项课题和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为全国体育与健康教研工作和一线教学搭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教学的课题研究平台、研究成果发表与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商、共建、共享,携手并进推动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教材建设,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业已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征程即将展开。此次会议的召开,使各省、市教研员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心。
其他文献
废旧塑料饮料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其具备材质轻便、不易破损、回收容易、使用安全和携带方便等优势,非常适合自制成体育器材,并应用于小学体育课中的跑、跳、投等项目练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度、协调性等能力。笔者一瓶多用,创编四类适合小学生练习的小游戏,以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发展身体素质。  一、跑步类游戏  1.换物赛跑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奔跑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器材准备:每组准备2个不同
一、以真实情境教学,让有效性和趣味性和谐共生  案例:二年级《篮球:多种形式的抛接球》教学中,可以创设“2抛1抢”的游戏,如,2名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相互抛接球,1名学生在中间进行抢断,如果抢断成功,就与被抢学生互换角色,继续游戏。还可以将游戏升级成“2抛2抢”,如,甲方的2名学生相互抛球,乙方的2名学生进行抢断,当抢断成功后,双方角色互换,乙方进行抛球,甲方进行抢断,2min之内抢断次数多的一方获胜
编者按: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2019年长三角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南通崇川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健康第一: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为研讨主题,通过特级教师上课及评课、专家(专题)讲座、交流与研讨,帮助体育教师进一步把握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趋势,聚焦体育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学习中的深度思维,明晰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跳跃类动作锻炼时,常出现上肢摆臂不充分不协调、蹬地时下肢力量不足、身体前倾或后仰造成落地不稳或摔跤等情况。因此,对幼儿科学开展跳跃类的动作练习、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能力已成为各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常见项目。对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开展以跳跃类动作为主的体育活动,从而发展幼儿耐力与爆发力,进而为幼教从业人员提供案例参考。  一、“袋鼠跳”(小班、中班)  (一
为进一步细化、深化体能的学练,打好运动项目的体能基础,2021年4月24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协办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系列活动——“献礼建党百年 筑梦体育强国”高中体育与健康“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成果展示现场会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莲葩园高中部举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
支撑练习可分为技术类与体能类,技术类主要是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控制和发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体能类主要目的是强化身体素质,提高核心力量,发展柔韧、灵敏、平衡等能力。核心力量是人体上下肢协同用力的枢纽,是人体重要的“发力源”,支撑练习是发展核心力量的有效手段,笔者着重介绍巧用身体在不同场境进行支撑练习的方法。建议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技能类的支撑练习,加强保护与帮助;大课间多采用体
学前教育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幼儿园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幼儿的心田,塑造着孩子的灵魂。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了班级文化并且实施到班级管理中,才能使班级发展得更好。深入理解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以及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以及班级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
一、以评激学,学中练,学中赛,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并把评价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四年级排球不同部位击球为例,课前发起“排球明星”挑战赛,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自评,喜欢体育课并认真听讲的学生可以自评为1星,曾有过排球练习并热心助人的学生可追加为2星。课中以任务递进形式学习不同部位的击球技术。第一步
研讨背景: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手段实现“勤练”,“常赛”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都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期研讨针对此话题,与全国体育教师一同探讨,请研讨教师结合所在地区或学校的教学现
体育游戏教学中学生跑得慢大致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跑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学生对游戏内容和练习形式没有兴趣;二是学生的体能较差,主要是由于学生太胖、太瘦的特殊体形或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跑的游戏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激发兴趣、分层次教学、以强助弱等途径激发速度较慢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一、多变创新练习,激发练习兴趣  新鲜、新奇、新颖的游戏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跑类游戏,如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