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人生中的那朵草莓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520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桥,成都人称它为二号桥。我每晚+点从桥上经过都会看到三个年轻小贩在路灯下玩扑克。他们的身后放着三辆自行车,车上的家什表明他们的身份,一个是卖爆米花的,一个是卖甘蔗的,一个是卖花的。他们这种小摊贩是城管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们的谋生也就显得格外的不易。白天他们和城管打游击,东奔西跑游窜于城市越来越少的空白管理地带,把车上的货物换成为数并不太多的钱。每晚九点左右,他们就像归巢性能极好的候鸟,总会来二号桥头,蹲在地上打一个小时的“斗地主”,然后各自回自己的暂住地煮饭炒菜,乐此不疲。以往我以为他们是住在一起的老乡,后来发现不是。他们总是从不同的方向来,朝不同方向去。每晚一个多小时的小聚,成为他们在城市里苦苦挣扎时难得的小憩。他们蹲在桥头旁若无人地玩着说着笑着的样子,让很多从他们身边走过的人羡慕。可以肯定地说,从他们身边走过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比他们有钱。
  我每个星期都要离开成都回老家去小住两天。在回家的班车上,时常遇到一个很奇怪的农民。他每次都在半路的一个小镇上车,手中端着一只大锅,锅用保鲜膜包裹着,但仍时时发出一股股诱人的香气。一闻便知是火锅鸡或香辣蟹之类好吃的东西。他总是在上车半小时后,车开到一条乡村小道口的时候下车,小道连着远处一座梨花繁茂的农家小院。他就端着那一锅从镇上火锅店里买来的美味,像个打胜仗的将军,豪豪壮壮地往家走。屁股上挂着的一串木工工具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想象得出,过不了多久,在那美丽的梨树下,又该扬起什么样欢快的香气和笑声。
  同车的人中有知道他情况的,说他是个木匠,家里很穷,到一个寡妇家上门。寡妇去年出车祸,瘫在家里,他就到镇上去打工,每周末回家,总要端一锅老婆爱吃的火锅回去。
  他回家的时候大多与我重合,我在车上多次碰到他,和他的火锅。尽管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上也镌刻着太多的苦难,但他在端起火锅踏上回家那条乡村小路时,脸上闪出的笑容却是会心的。
  这些年,我还见过同骑一辆电动自行车,把音乐放得山响的民工夫妇;每天中午在树阴下张着嘴甜甜做梦的三轮车夫;还有在河边花园里互相教跳舞的打工仔和打工妹……
  有一个佛教故事说:人生如挂在悬崖上的枯藤上,下有猛虎追逐,上有老鼠正在咬藤。而此时,挂在藤上的我们,忽然发现手边上有一颗又红又甜的草莓。
  每个人的手边都有一颗这样的草莓。只不过看你愿不愿意摘而已。
  (摘自《青年文摘》)
其他文献
[美]保罗·奥斯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5.00元  【导读】  这是保罗·奥斯特对自己一生的剖白。他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审视自我、解剖自我;他以一种近乎随意而散乱的逻辑,组织起六十多年的人生碎片,描述了从童年到晚年之间的身体意识、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他与父母的牵绊以及对父母的探索与迷思,记录下从少年时代的性觉醒到中年深沉的婚姻之爱,以及他对食物、睡眠
期刊
入蜀记  噫吁嚱,山是南方的最好  侠隐二字,其本意也就是起伏  另,植物为四川的蓑衣  号古木,最美不过花椒树  我从小就在火锅中游泳  爱一个女人就相当于武装支泸*  记得1993年,我曾暗渡栈道  经张良庙、武侯祠、剑阁而进入腹地  我看到经济把山水变成了推背图  一只麻雀夜袭川崖悬棺  愁空山下,船夫们满足于吃火  每个人的心态都危乎高哉  挑夫如猿猴,在社会主义的华阳国志中  闪跳腾挪。
期刊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  火把节是彝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节期为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
期刊
很多年前,我有个仇人。  如今想起来。已经不记得怎么结的仇。那时我五年级,他四年级,我们周末在同一个地方学英语。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要一转过头去,我们就开始打架,周围的同学都躲得远远的;老师回过头来时,我们又各自气喘吁吁地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假装镇静。  放学的路上,我们就从教室门口一直打到少年宫门口,再从少年宫门口一直打到车站。路上的大人们都会充满好奇地一路望着我们。  开始我俩都以为我们是打着玩
期刊
我家门前有个白马湖。我长大后才发觉,各地有不少叫白马湖的地方,但我家边上这个大概算是最有名头的。上世纪20年代,乡绅陈春澜捐资在湖边设了一座私立中学,名为春晖,一批现在想来令人艳羡的名士曾在此执教或讲学过,蔡元培、叶圣陶、陈望道、刘大白、俞平伯、夏丐尊、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朱光潜……寄届期间,许多人的笔墨中又留下了对白马湖的纪念。最知名的大概是朱自清、夏丐尊的散文和丰子恺的漫画。拿今天的话来说
期刊
三月。画舫。一条名叫修水的河。  我,先是行走在三月的风里,行走在修水的岸边。我同河流只隔了一道浅浅的堤岸。软软的风,暖暖的阳光,很快就簇拥在指尖上。我的手伸出去,它就横亘在河流之上;但我很少这样做,我怕它一不留神会伤着河流的眼睛。  是的,河流是有眼睛的,它的眼睛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看不到丝毫的阴霾。它的眼中有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飞鸟的掠影,静静的舟楫。一个站在堤岸上的人。不过是它睫毛上一
期刊
女孩和男孩恋爱了。  说起来很简单。有一次,女孩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男学生们用自行车驮着女生们在公路上飞驰。她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架上,看见男孩的头发迎风扬起来的样子很是潇洒,于是就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那时,她并不懂得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在男孩送给她一个玩偶之后,她就像电视里的那些青年男女一样,不再叫男孩的名字了,直接叫他“老公”。然后,她把他送的玩偶叫成了他的名字。她觉得这样很幸福,很好玩。每
期刊
我是留级专家  我3岁开始读一年级,太小了一点,升不了级,就留级。6岁逃难到大陆,在一个地方念小四,跟着跳上初一,又跌落到小三。后来到了佛山华英中学,老师问我最高读几年级,我说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读小六。读了一年毕不了业,那就试试初一吧。读了一年,又升不了学,看来读初一不行,学校又叫我读小六。  1g48年回香港,我爸爸收到华英中学校长的信,说你儿子没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们难做,别回来了。我
期刊
1982年,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无拘无束的性格。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  上小学时,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从那日寸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只是父母不允,常常在我看得紧张之时杀过来
期刊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我在街边跑完步以后,沿着洒有淡黄色灯光的林阴道随意地走着;忽然,我听到幽蓝而高的夜空中传来几声久违了的布谷鸟的鸣声,我的心府豁然洞开,一下子仿佛置身故乡的田野。我情不自禁地模仿着叫了几声,也算是对飞过城市上空的布谷鸟的回应。  后来又有多次在这城市里听到布谷的叫声,奇怪的是都在夜间。也许白天市声太嘈杂,根本听不见;也许布谷鸟也喜欢在夜间出来——夜里安静也显得空旷多了,空气不消说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