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布谷声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D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我在街边跑完步以后,沿着洒有淡黄色灯光的林阴道随意地走着;忽然,我听到幽蓝而高的夜空中传来几声久违了的布谷鸟的鸣声,我的心府豁然洞开,一下子仿佛置身故乡的田野。我情不自禁地模仿着叫了几声,也算是对飞过城市上空的布谷鸟的回应。
  后来又有多次在这城市里听到布谷的叫声,奇怪的是都在夜间。也许白天市声太嘈杂,根本听不见;也许布谷鸟也喜欢在夜间出来——夜里安静也显得空旷多了,空气不消说也很清新。我的居所在北京的五环附近,接近郊区,夜间有布谷鸟活动,也算正常。
  这使我想起童年。童年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常在夜间。我们这些村子里的小男孩、小伙伴,只要天气允许,都会相约从家里出来——就像鸟儿飞出小巢,在村庄里、田野上乱扑乱飞。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我们把能想到的玩法都玩了,而最乐此不疲的就是打仗。本村的小伙伴之间打,跟外村的孩子打,在村道上、田埂上、沟渠上不停地奔跑、追赶,在丘岗上、草野间、打谷场的萆坡上不停地翻滚,甚至飞墙越壁,我们的笑声、呼唤声、呐喊声、斥责声不时地从幽暗的夜幕——一层层的夜幕间飞出,久久地回荡在田野上。
  我们从电影里学来了许多“战术”,其中就有“埋伏”——为了伏击“敌人”,掩蔽在草莽荆棘丛中,等待他们出现就给以出其不意的一击。在那河流边、小树林里,我们中的一支埋伏下来,另外一伙则去侦察或偷袭。而耍确定对面来的“人马”是否自己的队伍,那就要对“暗号”;“暗号”也就是鸟儿的叫声,学得最多的就是布谷鸟的叫声:“发沃-发沃”,“发沃-发沃”。从稚嫩的嗓子里发出来的鸣声是那么清越、脆亮,简直是惟妙惟肖。那叫声混杂着河边的水汽和草木的清香,给潮润的夜晚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神秘。如果听出是自己人的声音,我们就会分开遮掩在身上的枝枝叶叶,欢跳出来,迎接战友;如果听出声音不对——即使双方都有可能按同一种鸟鸣声接头,但也有叫的节奏、频率的不同——我们仍会屏息凝气地埋伏不动。待到冒充的敌人走远,我们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而这时大孩子说不定还会“嘘——”的一声叫我们静止。这样的情景简直像是电影里情节的搬演。
  我们村子里几乎所有的男孩都参加过这样的战斗。他们是新国、大玉兄弟,帮本、四清堂兄弟,还有新双、新根,也是堂兄弟……在埋伏的时候,我们肩膀挨着肩膀;翻墙头的时候,我们一人踩着一人的肩头。我们当中有谁在树林里跑丢了,要寻找回来,也不用喊他名字,就发出一声声急切的鸟鸣。有一晚,我有点发困,糊里糊涂地跟他们跑,大家在抢过一座独木桥时有点挤,不巧的是我被挤掉下去了,“咕咚”一声,一片大水瞬时漫溢到了我的脸上。我感觉自己在沉入深渊,但是,很快有几只手把我拽住了。我被拉上岸,还懵懵懂懂地没有反应过来,这当儿却有一声响亮的“发沃-发沃”的布谷鸟的叫声在我耳边响起,我顿时清醒了,大伙儿也都哈哈地大笑起来。
  我不知玩过多少次这样的“战斗”,也不知学过多少次鸟鸣。我们当然也不仅学布谷鸟叫,我们也学鹁鸪叫“鹁——鸪”“鹁——鸪鸪”……甚至学八角,学老鸹、麻雀叫,学什么像什么。每一个孩子都会几种“鸟语”。我们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只野鸟。但是,谁也拽不住时光的脚步,我们一年年长大了。人生所应担负的担子开始一点一点地压过来。我们不能总这么疯玩了,全体出动、一起闹腾的时候更是越来越少。很快,新国到外乡投师学木工手艺了,四清远赴江南投亲靠友,新双去镇上接了他父亲的班……而最可怜的是大玉,他的风湿性心脏病老不得好,最后竟然一病不起——当年,他可是我们当中学鸟儿鸣叫学得最好的一个;他临终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去看他——是害怕,是难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呢?我也说不清。现在想来,我是应该去送送他,甚至应该再作一两声布谷鸟的叫声给他送行。
  我们的童年哪里去了,是否也化成了一只只鸟儿,飞到了空旷的漠漠的山野、田原呢?我不知道。不过我极愿意早逝的大玉能化为一只布谷鸟,年年从大山那边带着激越的叫声飞回来,回到那片他只短暂生活了十二年的乡村。
  我一点都不羡慕出生在城里的那些同龄人。虽然我走过的路比他们的要艰难得多,但我的童年,有一片快乐的田野,有欢快的布谷鸟的叫声。说真话,我现在都想重新回到我的故乡,再与我的那些童年的小伙伴一起埋伏在草丛,然后用布谷鸟的叫声作为彼此见面的联络方式呢。
  但是,前夜,我跑完步又散步时,听到城市上空的布谷的鸣声,情不自禁模仿着叫了几声以作回应,在一刹那间感到欢快的同时,也突然发觉:我模仿的布谷鸟的叫声怎么越来越不像了呢?我的心头涌起一种微微的羞愧。
  (摘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摘要】电脑在高校学生中已经被普遍使用,但对电脑键盘的卫生清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键盘的卫生清洁状况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相关度。通过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量化微生物污染量,随机对8个男生、女生寝室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实验结果表明被抽查寝室电脑键盘都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其中男生寝室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分别为:(1号)32cfu/皿(>16cfu/皿),(2号)32cfu/皿(
期刊
[美]保罗·奥斯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5.00元  【导读】  这是保罗·奥斯特对自己一生的剖白。他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审视自我、解剖自我;他以一种近乎随意而散乱的逻辑,组织起六十多年的人生碎片,描述了从童年到晚年之间的身体意识、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他与父母的牵绊以及对父母的探索与迷思,记录下从少年时代的性觉醒到中年深沉的婚姻之爱,以及他对食物、睡眠
期刊
入蜀记  噫吁嚱,山是南方的最好  侠隐二字,其本意也就是起伏  另,植物为四川的蓑衣  号古木,最美不过花椒树  我从小就在火锅中游泳  爱一个女人就相当于武装支泸*  记得1993年,我曾暗渡栈道  经张良庙、武侯祠、剑阁而进入腹地  我看到经济把山水变成了推背图  一只麻雀夜袭川崖悬棺  愁空山下,船夫们满足于吃火  每个人的心态都危乎高哉  挑夫如猿猴,在社会主义的华阳国志中  闪跳腾挪。
期刊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  火把节是彝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节期为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
期刊
很多年前,我有个仇人。  如今想起来。已经不记得怎么结的仇。那时我五年级,他四年级,我们周末在同一个地方学英语。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要一转过头去,我们就开始打架,周围的同学都躲得远远的;老师回过头来时,我们又各自气喘吁吁地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假装镇静。  放学的路上,我们就从教室门口一直打到少年宫门口,再从少年宫门口一直打到车站。路上的大人们都会充满好奇地一路望着我们。  开始我俩都以为我们是打着玩
期刊
我家门前有个白马湖。我长大后才发觉,各地有不少叫白马湖的地方,但我家边上这个大概算是最有名头的。上世纪20年代,乡绅陈春澜捐资在湖边设了一座私立中学,名为春晖,一批现在想来令人艳羡的名士曾在此执教或讲学过,蔡元培、叶圣陶、陈望道、刘大白、俞平伯、夏丐尊、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朱光潜……寄届期间,许多人的笔墨中又留下了对白马湖的纪念。最知名的大概是朱自清、夏丐尊的散文和丰子恺的漫画。拿今天的话来说
期刊
三月。画舫。一条名叫修水的河。  我,先是行走在三月的风里,行走在修水的岸边。我同河流只隔了一道浅浅的堤岸。软软的风,暖暖的阳光,很快就簇拥在指尖上。我的手伸出去,它就横亘在河流之上;但我很少这样做,我怕它一不留神会伤着河流的眼睛。  是的,河流是有眼睛的,它的眼睛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看不到丝毫的阴霾。它的眼中有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飞鸟的掠影,静静的舟楫。一个站在堤岸上的人。不过是它睫毛上一
期刊
女孩和男孩恋爱了。  说起来很简单。有一次,女孩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男学生们用自行车驮着女生们在公路上飞驰。她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架上,看见男孩的头发迎风扬起来的样子很是潇洒,于是就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那时,她并不懂得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在男孩送给她一个玩偶之后,她就像电视里的那些青年男女一样,不再叫男孩的名字了,直接叫他“老公”。然后,她把他送的玩偶叫成了他的名字。她觉得这样很幸福,很好玩。每
期刊
我是留级专家  我3岁开始读一年级,太小了一点,升不了级,就留级。6岁逃难到大陆,在一个地方念小四,跟着跳上初一,又跌落到小三。后来到了佛山华英中学,老师问我最高读几年级,我说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读小六。读了一年毕不了业,那就试试初一吧。读了一年,又升不了学,看来读初一不行,学校又叫我读小六。  1g48年回香港,我爸爸收到华英中学校长的信,说你儿子没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们难做,别回来了。我
期刊
1982年,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无拘无束的性格。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  上小学时,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从那日寸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只是父母不允,常常在我看得紧张之时杀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