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修水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画舫。一条名叫修水的河。
  我,先是行走在三月的风里,行走在修水的岸边。我同河流只隔了一道浅浅的堤岸。软软的风,暖暖的阳光,很快就簇拥在指尖上。我的手伸出去,它就横亘在河流之上;但我很少这样做,我怕它一不留神会伤着河流的眼睛。
  是的,河流是有眼睛的,它的眼睛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看不到丝毫的阴霾。它的眼中有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飞鸟的掠影,静静的舟楫。一个站在堤岸上的人。不过是它睫毛上一粒细小的尘埃。风一吹,就有可能落进它的眼睛里。因此,我走得很小心,我怕我会变成它眼中的一粒尘土,我怕我会阻挡了这条河流的视线。
  与修水的缘,就像一本圣经,摊开在我的生命里。
  我无处躲避,也无法逃逸。
  就在三月,就在春风开始放肆的三月,我裹挟着一团火焰走近了这条名叫修水的河流,走进了它的怀抱。站在画舫的甲板上,我同它仅仅隔了一层薄薄的木板。它就在我的脚板底下,像一条血管汩汩流动。我携带着全部的感觉到来。我触摸到它坚强有力的脉搏,我聆听到它像海涛一样的心跳。我感觉到它的体温。还有它唇边饱满的湿度。它是我的女人,一年一年在这里等我。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迟到了,迟到了不只一个世纪。
  这些都是真实的,在我的前一生就真实地存在着。甚至,沿着河岸寻找,我还能看见自己前生的脚印。我想否认也否认不了:在岸边的那幢小屋里,我同一个女人相爱过,同她生儿育女,同她白头到老,死后,又一同被埋葬在修水的岸边。
  今天,坐在这艘画舫之上,我看见她的背影从水面慢慢消失。潜入了河床的底部;我听见歌声在背后响起,那是来自河流深处的歌曲——
  记得那一天,上帝安排我们见了面,我知道,那一刻,我已经看到了春天……
  (摘自《魅力之声》)
其他文献
……在不知是由海水还是语言所旋起的涡流之起伏中,你被带入了一片不真实、不确定的氛围(这是何处?你是何人?)……你看见了,你什么也没有看见,一种无否定、无肯定的缺无充斥着你的视线,你感觉到了,你什么也没感觉到,一种虚幻不定的空无……没有什么不是模糊不定的,没有什么东西留在你身上,包括你自己,你在怀疑的摆荡之中,你无处存身……在某一时刻,“无”或“非”紧随并吞吃着“有”或“是”,否定与肯定各自抓住对方
期刊
从众  在一群羊面前放一个栅栏  领头的羊跳过去之后  后面的羊也跟着跳  这时,将栅栏突然移开  后面的羊仍然继续跳  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  “在笼中出生的鸟认为  飞翔是一种病……”  而低头吃草的羊  认为沉默是它们的家  鞭子决定了什么可以被记住  什么必须被遗忘  羊是活不下来的  它们最终会被送到屠宰场  悲伤太奢侈了  平息一场风暴  只能是另一场风暴  铲去一种记忆  必须是更深
期刊
画家简介:  张有清,1942年出生于北京,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他曾受教于画坛巨匠于非闇先生,后习书法,以隶书、魏碑见长,尤擅简牍。他在书法实践中还尝试将书法和绘画相结合,增添了书法作品的形式美。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书展。多次出访日、韩、美、法等国,从事展览和讲学活动。出版有《简牍基础入门》、
期刊
今年四月从《南京日报》上得知,为了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南京的氛围,南京出版社将策划出版一套“品读南京”丛书,以全新视角和构架,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多角度重现南京历代文化脉络。这套丛书既有《南京读本》全面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全貌;又有南京历代名号、名著、名居、陵墓以及经典诗词、书画等分册,一一展现历代南京在各个领域创造的灿烂文明成果。这套丛书一共有20册,目前已经出版了《南京历代名号》和《南京
期刊
【摘要】电脑在高校学生中已经被普遍使用,但对电脑键盘的卫生清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键盘的卫生清洁状况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相关度。通过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量化微生物污染量,随机对8个男生、女生寝室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实验结果表明被抽查寝室电脑键盘都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其中男生寝室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分别为:(1号)32cfu/皿(>16cfu/皿),(2号)32cfu/皿(
期刊
[美]保罗·奥斯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5.00元  【导读】  这是保罗·奥斯特对自己一生的剖白。他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审视自我、解剖自我;他以一种近乎随意而散乱的逻辑,组织起六十多年的人生碎片,描述了从童年到晚年之间的身体意识、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他与父母的牵绊以及对父母的探索与迷思,记录下从少年时代的性觉醒到中年深沉的婚姻之爱,以及他对食物、睡眠
期刊
入蜀记  噫吁嚱,山是南方的最好  侠隐二字,其本意也就是起伏  另,植物为四川的蓑衣  号古木,最美不过花椒树  我从小就在火锅中游泳  爱一个女人就相当于武装支泸*  记得1993年,我曾暗渡栈道  经张良庙、武侯祠、剑阁而进入腹地  我看到经济把山水变成了推背图  一只麻雀夜袭川崖悬棺  愁空山下,船夫们满足于吃火  每个人的心态都危乎高哉  挑夫如猿猴,在社会主义的华阳国志中  闪跳腾挪。
期刊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尽情欢歌狂舞,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  火把节是彝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节期为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
期刊
很多年前,我有个仇人。  如今想起来。已经不记得怎么结的仇。那时我五年级,他四年级,我们周末在同一个地方学英语。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要一转过头去,我们就开始打架,周围的同学都躲得远远的;老师回过头来时,我们又各自气喘吁吁地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假装镇静。  放学的路上,我们就从教室门口一直打到少年宫门口,再从少年宫门口一直打到车站。路上的大人们都会充满好奇地一路望着我们。  开始我俩都以为我们是打着玩
期刊
我家门前有个白马湖。我长大后才发觉,各地有不少叫白马湖的地方,但我家边上这个大概算是最有名头的。上世纪20年代,乡绅陈春澜捐资在湖边设了一座私立中学,名为春晖,一批现在想来令人艳羡的名士曾在此执教或讲学过,蔡元培、叶圣陶、陈望道、刘大白、俞平伯、夏丐尊、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朱光潜……寄届期间,许多人的笔墨中又留下了对白马湖的纪念。最知名的大概是朱自清、夏丐尊的散文和丰子恺的漫画。拿今天的话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