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座房子住梦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日驱车在泮河边的公路上,天很热,停下来歇息,一抬头看见了终南山。终南山远在五里之外,阴影铺了半河,蓦地就开悟了陶潜的诗。以前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为是站起身子来看着南山的,现在方体会了是知道有着南山,把菊采着采着,很平常地,不经意地抬头就看到了南山,一个悠然写出了他真实的自在生活和心境。我便说:在这里造一所房子多好啊,养妻子育儿子,喂狗饲鸡,十天半月了,三朋四友从城里来就站在那田畦上喊:平凹,平凹……同伴就笑,说我又在痴心妄想,回吧回吧,在当今的社会里,清静是需要钱的,没钱的清静看了只能心烦!我不,我说,大的收藏家并不在乎把文物古董放在自己家里,凡是眼看过了就算收藏了。我仍坐在柳树下往终南山上看。
  终南山蜿蜒不绝,这里仅是突出的一个峰,峰下隆起的两个土丘,土丘之间一直往下漫出斜坡,生出密密的松树林子,然后分开两道岔梁一直踏到河滩。峰头之上是一片云,若即若离,正是午后时分,斜阳将云照得金黄灿烂。松树林子里似乎还有人家,没见到有房舍的墙头檐角,却炊烟细长。
  我突然有了一种感觉,山上一定有许多洞穴,洞穴里生着蛇。这感觉使我也觉得奇怪,一般人的心目中,蛇是害怕的,在风光优美的地方不该有蛇,但我就是感觉有蛇,是白蛇,白得美艳,正因为它修炼在此才使这里风光迷人。我曾登临过太白山,总认为太白山是最神灵的,那里有不枯不溢的天湖,天湖里有净湖的玄鸟,湖边有永远长不大的古木,但我没有想到离太白山百里之地还有这座山,而这座山令我产生了有蛇的感觉。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往山上走,一直往高处走,在林子里我看见了灵芝,看见了黑狐,看见了凤与凰,惊奇地在山峰下就出现了一泓碧水,水边琼楼玉宇,楼前的一块大青石板上一条白蛇就趴在上边。白蛇晶莹光洁,并不盘着,而是头部以及三分之一的身子静静地贴着石板,三分之一的中间部分却高高拱起,剩下的身子又落下来,软软地伏在石板上,通体呈现了S形,侧映在水里。我没有恐惧,只觉得从未见过的美丽和神秘。
  此后,我就迷恋着那个地方,希望能在山下造一所房子,后半生就住在那里。我去走访了那里的乡政府,知道了许多商人要在这一带修建高尔夫球场,使地价已炒到了一亩十万元,而造一所再简易的房子也得一万元。我就加紧着积攒钱,而同时,邀请了许多朋友数次到山下察看方位。但我的朋友全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这里造房不合算,有多少日子能住在这里呢?有那么多钱不如在市区内买一套单元房,并且,他们以为梦境里山上有蛇,縱然白蛇是那白素珍,纵然没有法海,蛇毕竟太华丽,太气势逼人,太冷太酷,有蛇的山上,高处不胜寒的。
  但我是固执的,我坚持要在那里造房子,既然我不去常住,那么,就住蛇,住我的梦。
其他文献
黎明前的启程  1919年12月。一个清晨。浙江诸暨次大桥乡(现更名为次坞镇)溪埭村三环船埠头。  20岁的俞秀松肩背一个简易褡裢,站在码头上等船。送行的是他的大弟寿乔。天还没亮,冷硬的风从河面上吹来,码头上无遮无挡,冷得刺骨。  俞秀松忧心忡忡地望着家的方向。刚才出门时,不知有没有惊醒父亲?他会不会追到船埠头拦他?父亲起床后如果看不到他,知道他竟然不告而别,会不会发怒、伤心?  秀松心里,其实是
期刊
严歌苓刘艳  按语:  原本预计中,对于严歌苓的“女兵三部曲”,3篇访谈就可以完成。工作真正展开之后,发现难得能够这样地与作家同在这样好的时代和有幸能够共处一片苍穹之下(地球村),也算幸运地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文学现场”中吧。在有关“女兵三部曲”的前两期文学访谈中,严歌苓对她早期的“女兵三部曲”,即最早的三部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尤其针对前两部长篇小说,回答认真而细致
期刊
谢赫的“六法”在中国画坛所占的重要地位,凡是对中国画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探究其在中国绘画中的意义,但对其含义的解读,则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就“传移模写”这一法进行论述,因为,把“传移模写”解释为“临摹”,最为流行。如:徐复观认为“六法中除传移模写,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作技巧上的学习方法,”;刘海粟的“六法”论述中把“传移模写”解释为模仿;而刘纲纪认为“六法”中最后的一法“传移模写”,是魏
期刊
四年前,在安徽宏村结识了周培安老师,看过他的现场写生和部分写生作品,令我十分钦佩,最近,欣赏了他近几年写生的一些精品,其作品笔清墨润,雅逸空灵,既有传统绘画的笔墨功力,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既有严谨的程式化语言,又有独特的创新思维,着实令人赞叹!  周培安老师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他十分注重写生,每年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去采风、游历和写生。从他出版的水墨山水画写生集中,我们足见其写生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
期刊
慢与闲 古与淡  与朋友聊起“慢生活”,她马上想起的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说:“王维在辋川过的是真正的慢生活!”  当然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并不空,有人,只不过这个人是闲的,于是能够感受到山的空,春夜的幽美。  心闲,心外的声音便只是衬托一世界的宁静,这声音,可以是鸟鸣,也可以是人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期刊
宗教,是一种信仰,它起源于早期人类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的另一个世界的向往,是人们在苦难的生活中虚幻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宗教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宗教一经产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的因素。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表现了人的心灵场景和本能欲望,同时传达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它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是艺术家理念的感性表达。  由二者的基本含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保有本土精神的同时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前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陈幼坚无疑是运用东西古今元素最得力的当代设计师之一。他敢于创新的设计精神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当代设计以及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陈幼坚于1989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设计家年奖”。1986年创立陈幼坚设计公司。其公司于1996年曾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
期刊
陈艳群“布鲁克林”号奇航  在我和唐六年多的恋爱时光中,最独特,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听他在夕阳里、明月下、烛光中、椰树旁讲他航海的故事。六年多的恋爱,仿佛一场马拉松,然而我们真正相聚的日子,其实也不过才六个月,真的是聚少离多。每每他远洋归来,我们便相约在塞班岛海边的一家餐馆,面对火红的夕阳,喝着酒水,诉着别后相思,倾听他所见所闻。少女的心一次次被各种奇闻异事打动,由羡慕、敬慕,而渐渐心生爱慕。  
期刊
陆刚,1982年11月出生,吉林永吉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从事雕塑艺术教学与创作。
期刊
荆歌一  书法许多时候确实没有标准。大凡艺术,都没有标准。见山见水,有心无心,主观总是起很大作用。据说美人脸蛋,五官大小比例和分布越接近平均值,就越美。所谓大众脸,就是最美的。字在许多时候也是这样,平庸一些,受众就广。徐渭不是说过吗: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沈寐叟的书法,别说大众,就是专业人士,也未见得都欣赏得了。但是书法真要以艺术的眼光来打量它,还是需要一点个性,见心见性,有差异才有意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