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刚作品选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刚,1982年11月出生,吉林永吉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从事雕塑艺术教学与创作。
其他文献
能吏和文豪  苏东坡多能、多趣,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有非凡的展现和表达。纵观之后,我们会得出“能吏”和“文豪”这两大结论。实际上只要是文章大家,其周密和创造无论用到哪里都会功效卓著。作为一位文臣,他的策略与筹划功夫固然深厚,但解决具体实务的能力也令人叹服;将这两个方面集于一身者,更是罕见。一个诗文家甚至精于武事,能够在边陲用兵防务,兴办水军,在许多重要的民生工程方面都有重要贡献。记载中他在密州为太守,
期刊
张炜诗意地栖居  “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引述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时说过的一句名言,通常被认为是至理至境,但真要做到却很难。我们想想诗人苏东坡的一生,会觉得他在一些时候似乎做到了,更多的时候却是求而不得。这里不仅是指他的顺境之期,也还有逆境下的考验与鉴定。“诗意”是一种发现,更是庄子说的“应物”,是书写绚烂之诗的过程,是通感,是畅达,是一体之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与本性。这里
期刊
黎明前的启程  1919年12月。一个清晨。浙江诸暨次大桥乡(现更名为次坞镇)溪埭村三环船埠头。  20岁的俞秀松肩背一个简易褡裢,站在码头上等船。送行的是他的大弟寿乔。天还没亮,冷硬的风从河面上吹来,码头上无遮无挡,冷得刺骨。  俞秀松忧心忡忡地望着家的方向。刚才出门时,不知有没有惊醒父亲?他会不会追到船埠头拦他?父亲起床后如果看不到他,知道他竟然不告而别,会不会发怒、伤心?  秀松心里,其实是
期刊
严歌苓刘艳  按语:  原本预计中,对于严歌苓的“女兵三部曲”,3篇访谈就可以完成。工作真正展开之后,发现难得能够这样地与作家同在这样好的时代和有幸能够共处一片苍穹之下(地球村),也算幸运地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文学现场”中吧。在有关“女兵三部曲”的前两期文学访谈中,严歌苓对她早期的“女兵三部曲”,即最早的三部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尤其针对前两部长篇小说,回答认真而细致
期刊
谢赫的“六法”在中国画坛所占的重要地位,凡是对中国画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探究其在中国绘画中的意义,但对其含义的解读,则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就“传移模写”这一法进行论述,因为,把“传移模写”解释为“临摹”,最为流行。如:徐复观认为“六法中除传移模写,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作技巧上的学习方法,”;刘海粟的“六法”论述中把“传移模写”解释为模仿;而刘纲纪认为“六法”中最后的一法“传移模写”,是魏
期刊
四年前,在安徽宏村结识了周培安老师,看过他的现场写生和部分写生作品,令我十分钦佩,最近,欣赏了他近几年写生的一些精品,其作品笔清墨润,雅逸空灵,既有传统绘画的笔墨功力,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既有严谨的程式化语言,又有独特的创新思维,着实令人赞叹!  周培安老师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他十分注重写生,每年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去采风、游历和写生。从他出版的水墨山水画写生集中,我们足见其写生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
期刊
慢与闲 古与淡  与朋友聊起“慢生活”,她马上想起的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说:“王维在辋川过的是真正的慢生活!”  当然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并不空,有人,只不过这个人是闲的,于是能够感受到山的空,春夜的幽美。  心闲,心外的声音便只是衬托一世界的宁静,这声音,可以是鸟鸣,也可以是人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期刊
宗教,是一种信仰,它起源于早期人类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的另一个世界的向往,是人们在苦难的生活中虚幻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宗教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宗教一经产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的因素。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表现了人的心灵场景和本能欲望,同时传达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它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是艺术家理念的感性表达。  由二者的基本含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保有本土精神的同时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前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陈幼坚无疑是运用东西古今元素最得力的当代设计师之一。他敢于创新的设计精神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当代设计以及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陈幼坚于1989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设计家年奖”。1986年创立陈幼坚设计公司。其公司于1996年曾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
期刊
陈艳群“布鲁克林”号奇航  在我和唐六年多的恋爱时光中,最独特,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听他在夕阳里、明月下、烛光中、椰树旁讲他航海的故事。六年多的恋爱,仿佛一场马拉松,然而我们真正相聚的日子,其实也不过才六个月,真的是聚少离多。每每他远洋归来,我们便相约在塞班岛海边的一家餐馆,面对火红的夕阳,喝着酒水,诉着别后相思,倾听他所见所闻。少女的心一次次被各种奇闻异事打动,由羡慕、敬慕,而渐渐心生爱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