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歌


  书法许多时候确实没有标准。大凡艺术,都没有标准。见山见水,有心无心,主观总是起很大作用。据说美人脸蛋,五官大小比例和分布越接近平均值,就越美。所谓大众脸,就是最美的。字在许多时候也是这样,平庸一些,受众就广。徐渭不是说过吗: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沈寐叟的书法,别说大众,就是专业人士,也未见得都欣赏得了。但是书法真要以艺术的眼光来打量它,还是需要一点个性,见心见性,有差异才有意思。都是大众脸,那就只要复印机好了。


  还有“字因人贵”或者“字因人传”的说法。名人,就是有影响力、有传播力,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八卦、他的鸡毛蒜皮,都能为大众关注并津津乐道,他的字自然也更容易被人们看到,被认识、被喜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很多文化名人,其胸怀、气质、学养自有与众不同或者高人一筹之处,这便更容易传播,价值更能被肯定。许多时候,字确实是附丽在人身上的,就像他的皮肤,就像他的绯闻,就像他的特征,甚至带着他灵魂的样貌和精神特质,总之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这样来看书法,书法就更有高度和玄机了,它不仅仅是线条墨色的艺术,更是人格的符号化,永远活在中国文化版图里。


  李白说,“惟有饮者留其名”,其实许多人是靠字名垂千古的。无数曾经在这个世界上鲜活生存着的人,包括大家,也是有着普遍的人性。喜怒哀乐、吃喝拉撒,亘古如此。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绝大多数人没了也就没了,烟消云散,渺无踪迹,只有少部分人才会有帝王霸业或可歌可泣的事迹,却也多半被历史演绎篡改,面目全非。只有某些人的字是以它本真的面貌留存于世,点画依旧,神韵宛然。依稀明月未变,仿佛古人犹在。


  格高意远的越写越入佳境,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擦亮自己;俗手越写越俗,在古人的车辙里淹死。


  很多作家一拿起毛笔,就變得枯燥乏味,胡写乱画,黯然无光。这是因为他没有书法的审美,不知道什么才是好字。他以门外汉的无知无畏,希望能向书法靠近。因为没有才华的指引,因而在俗字面前一会儿妄自尊大,以为天上会掉下来书法的馅饼,一会儿又很没出息地卑躬屈膝。


  从一件古董身上,有时候是可以看到制作者的信息的。他是激情的,还是平和的?他是健康强壮的,还是清瘦敏感的;他是自信自由的,还是战战兢兢、拘泥刻板的。就像一道菜,是会透露出厨师的心情和身体状况的。


  凡能给人以精神和感官愉悦享受的,最终都会合法。比如写作,比如艺术,比如旅行,比如烟、酒、性、同性婚姻,以及麻醉品。有害的不是这些东西本身,而是人性的泛滥与失控。


  古董艺术品讲究个“路份”。路份高的东西,再便宜也是可收可玩的;路份低的东西,再贵也是垃圾。正如乞丐成为帮主,他还是乞丐。


  好的竹刻,不是用刀刻出来的,而是从竹子里长出来的,比如安之的作品;女人的美丽,是从身体里面开放出来的,不是粉底和手术刀造就的,比如……还是不比如吧。


  以个人的境遇对时代和社会作出判断,是可耻的。希特勒没有迫害到我,但我依然认为他是恶魔。可是我却遗憾地看到,有些人因为发了点小财,就认为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如果你在粪坑里捡到一个金元宝,希望你不要因此认为粪坑就是天堂。

十一


  为什么说玉不琢不成器?因为玉石有毛病。毛病让玉雕师费尽心机,从而产生了作品。完全没毛病的原籽独籽,永远只是一块石头。

十二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朱文有个小说叫《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那么你就是大众浴场的服务员!

十三


  所谓塑造人物,也是扯蛋!写的还不都是你,你自己!你你你,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月亮知道你的心。

十四


  说生活比小说精彩,基本是傻X!就像说酒不如饭香,就像说失身大于失节,就像说电影都是骗人的,就像说新闻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

十五


  如果你只是告诉我一个故事,那么你就只是一个爱说张家长李家短的嚼舌头鬼,而不是什么小说家,更不是艺术家。

十六


  很多作家长得像干部,这是为什么?艺术又滋养了他什么?

十七


  性不是艺术,但春宫是。

十八


  写实是艺术吗?艺术是心的风景,是脑海里的现实,是彼岸花,是前世情缘来生梦。所谓简单的深入生活、反映生活,那只是调查报告和拙劣的傻瓜摄影。

十九


  你是水中花、镜中月,是脑海里的现实,是彼岸的风景,也是彼岸的自己。是前世的记忆,是来生的想象,是沧桑的诗篇,是永恒的童话,是琴弦上的少女心。是破坏,是逃离,是沙滩上的雕塑,是空杯之酒,是石头发芽,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四季花开,是今夕何夕,是花非花雾非雾,是天堂的笑声,是地狱的背影。是无师无不师,是无可无不可,是作茧自缚,是羽化登仙。是海盗船,是纸飞机,是江湖百作,是三十六计。是当局者迷,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纸上烟云,是梦里故乡,是曲径通幽,是豁然开朗,是三生石,是一剪梅。是开始在你来之前,结束在你走后。是为你烧成灰烬,你却不知道爱你的我是谁。

二十


  写小说的人,是时间之流中的鱼。在时间里流淌,在时间里回溯,在时间里跨越,在时间里沉没。

二十一


  那些树,从种子到最后躯干倒下,先是悄悄地发芽,根在地下默默地伸展。向上长,往四周长,接受阳光雨露,也忍受风吹雨打。开花的时候,也不在乎什么人能够看到,不在乎有没有香气,只是绽开,只是怒放。或许闻到了自己的香,看见了自己的妖娆,或许把自己都感动了,然后凋谢。

二十二


  世间一切,最俗莫过于习气。一旦沾上了这个东西,就像是美女染上了风尘,白雪堕落成污泥。

二十三


  石头和书法,都是最东方的抽象艺术。它不需要像这像那。它的此起彼伏,它的左顾右盼,它的半推半就,它的欲言又止,它的忽轻忽重、似有若无。它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它虽然无言,却眉目传情。

二十四


  古人观山水之心,乃古人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心,方知古人未知今人之心。山水曾经悦古人,古人不见今山水。

二十五


  用笔墨抒情,用笔墨调情,用笔墨歌唱,用笔墨舞之蹈之。用笔墨言人所未言,状人所未状。要让笔墨与文字互补,与文字互文,与文学共鸣共振,与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你我一体。让笔墨去遐想,用笔墨去虚构,去探险,去恋爱,去偷情,去交欢,去背叛;去如入空林,去超然物外,去拥抱尘嚣;去旅行,去隐逸,去啸遨,去沉默,去冥想,去捣蛋,去捉迷藏。去做一切可能做的,比如是文学所曾经做过的,比如是文学所未曾做过的。
  (责任编辑:孙婷)
其他文献
张炜诗意地栖居  “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引述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时说过的一句名言,通常被认为是至理至境,但真要做到却很难。我们想想诗人苏东坡的一生,会觉得他在一些时候似乎做到了,更多的时候却是求而不得。这里不仅是指他的顺境之期,也还有逆境下的考验与鉴定。“诗意”是一种发现,更是庄子说的“应物”,是书写绚烂之诗的过程,是通感,是畅达,是一体之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与本性。这里
期刊
黎明前的启程  1919年12月。一个清晨。浙江诸暨次大桥乡(现更名为次坞镇)溪埭村三环船埠头。  20岁的俞秀松肩背一个简易褡裢,站在码头上等船。送行的是他的大弟寿乔。天还没亮,冷硬的风从河面上吹来,码头上无遮无挡,冷得刺骨。  俞秀松忧心忡忡地望着家的方向。刚才出门时,不知有没有惊醒父亲?他会不会追到船埠头拦他?父亲起床后如果看不到他,知道他竟然不告而别,会不会发怒、伤心?  秀松心里,其实是
期刊
严歌苓刘艳  按语:  原本预计中,对于严歌苓的“女兵三部曲”,3篇访谈就可以完成。工作真正展开之后,发现难得能够这样地与作家同在这样好的时代和有幸能够共处一片苍穹之下(地球村),也算幸运地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文学现场”中吧。在有关“女兵三部曲”的前两期文学访谈中,严歌苓对她早期的“女兵三部曲”,即最早的三部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尤其针对前两部长篇小说,回答认真而细致
期刊
谢赫的“六法”在中国画坛所占的重要地位,凡是对中国画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探究其在中国绘画中的意义,但对其含义的解读,则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就“传移模写”这一法进行论述,因为,把“传移模写”解释为“临摹”,最为流行。如:徐复观认为“六法中除传移模写,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作技巧上的学习方法,”;刘海粟的“六法”论述中把“传移模写”解释为模仿;而刘纲纪认为“六法”中最后的一法“传移模写”,是魏
期刊
四年前,在安徽宏村结识了周培安老师,看过他的现场写生和部分写生作品,令我十分钦佩,最近,欣赏了他近几年写生的一些精品,其作品笔清墨润,雅逸空灵,既有传统绘画的笔墨功力,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既有严谨的程式化语言,又有独特的创新思维,着实令人赞叹!  周培安老师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他十分注重写生,每年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去采风、游历和写生。从他出版的水墨山水画写生集中,我们足见其写生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
期刊
慢与闲 古与淡  与朋友聊起“慢生活”,她马上想起的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说:“王维在辋川过的是真正的慢生活!”  当然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并不空,有人,只不过这个人是闲的,于是能够感受到山的空,春夜的幽美。  心闲,心外的声音便只是衬托一世界的宁静,这声音,可以是鸟鸣,也可以是人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期刊
宗教,是一种信仰,它起源于早期人类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的另一个世界的向往,是人们在苦难的生活中虚幻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宗教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宗教一经产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的因素。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表现了人的心灵场景和本能欲望,同时传达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它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是艺术家理念的感性表达。  由二者的基本含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保有本土精神的同时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前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陈幼坚无疑是运用东西古今元素最得力的当代设计师之一。他敢于创新的设计精神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当代设计以及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陈幼坚于1989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设计家年奖”。1986年创立陈幼坚设计公司。其公司于1996年曾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
期刊
陈艳群“布鲁克林”号奇航  在我和唐六年多的恋爱时光中,最独特,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听他在夕阳里、明月下、烛光中、椰树旁讲他航海的故事。六年多的恋爱,仿佛一场马拉松,然而我们真正相聚的日子,其实也不过才六个月,真的是聚少离多。每每他远洋归来,我们便相约在塞班岛海边的一家餐馆,面对火红的夕阳,喝着酒水,诉着别后相思,倾听他所见所闻。少女的心一次次被各种奇闻异事打动,由羡慕、敬慕,而渐渐心生爱慕。  
期刊
陆刚,1982年11月出生,吉林永吉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从事雕塑艺术教学与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