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需求探讨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教学是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阶段。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效临床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较高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习过程。从临床实习护生临床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微课教学的优势及微课在临床带教中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微课;实习护生;临床带教;应用
  1微课教学的优势
  1.1 目标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微课的设置是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或知识点,有具体的目标和突出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捕捉知识点[1~2]。在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应根据学生实习科室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微课视频,重点对学生讲解科室常见病、重点和难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同等重要。
  1.2 半结构化,可更新知识
  微课半结构化的特征比较明显,与传统固定不变的课程教材不同,微课可随机扩展、改变和录制视频,可以更新知识,具有前沿性和同步性,使当前临床操作和学科最新理论实践和教学知识充分接轨,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使新进临床护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和临床操作。
  1.3 時间短,内容短小精悍
  与传统的临床带教方式不同,微课的重要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和内容的短小,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为科室实习护生安排讲座,向学生灌输较多的知识,这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微课一节课一般在15~20 min,通过重新组合碎片化的场景和知识,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学生可轻松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科室常见病和护理知识,防止其疲劳应战。
  1.4 可重复移动的自主化学习
  微课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可重复、移动进行自主学习。微课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非常重视,对“一对一”教学情景的模拟和“一对多”的日常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别,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微课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类似于“自助餐”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搜索所需的课程,然后自主学习。随着当今经济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电脑等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学生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搜索学习资源,且播放和暂停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保证学生能完全掌握课程内容。微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还能将关键知识点高度浓缩,让学习者可以轻松自然地接受这种灵活新颖的形式,获得更好的效率。护生不仅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护生对在课堂上不理解或遗忘的知识可在课下再次学习,防止在临床带教老师授课时护生出现听不懂、怕遗漏知识点等情况。带教老师在课堂上也不用讲解得事无巨细,如果学生基础好只需指导点拨即可。带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重视引导护生讨论那些理解较难的知识点,促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自学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2临床带教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
  2.1 从护生的角度分析
  当前临床护生很多都是比较年轻的,他们生长的时代网络发达,在刚接触世界的时候便受到了网络大量信息的冲击,因此也使这代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微课教学正好与当今青年群体的快捷、便利、经济等需求相契合,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学的重要反映。
  2.2 从带教老师的角度分析
  我国护理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意识和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专职教师护理理论水平较高,对临床护理的进展了解较少,而临床带教只对临床护理的进展比较了解,对理论知识学习却不重视,导致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尽管带教老师熟悉临床护理专业技术,但也没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培训,也没有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学比较重视,可使教师和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鼓励带教老师勇于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鼓励其对前沿的护理学知识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以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疑问能做出更好的解答,从而以更加专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与思维的激发,促使其创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3结论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个性化学习、全民教育和优质教育,获取知识的途径、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课具有明显优势,碎片化和情景化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可让学生随时学习。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微课存在的不足:它具有明确的主题,对那些涉及范围较广或复杂的知识点,学生不会那么容易掌握;学生会更加依赖这种快捷方便的课程,而降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是基于信息时代出现的,对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护理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还不多。因此,在微课教学方面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罗淼,方静,马玉艳.微课教学在手术室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2020,2(2):3.
  [2]张凤春,张维文,方玲.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带教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5):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炎胃溃疡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胃炎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护理组,每组44例。干预组采用饮食护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干预,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护理组对比,干预组腹痛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烧灼感消失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组对比,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干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整体护理服务),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纳入及排除標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心理状况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96例痤疮患者,隨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出现误差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生化检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并制定对策。结果: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分别为饮食(6.67%)、用药(12.50%)、血液采集方法不当(32.50%)、严重溶血(25.83%)、实验室处理不当(20.83%)、仪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高位颈椎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一般组采用单纯骨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7天及出院前疼痛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在现阶段通過在高位颈椎骨折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其具有一定的效果,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高位颈椎骨折;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胃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营养状况评分及化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化疗必要性,介绍化疗流程,同时辅以健康教育、饮食指
期刊
摘要:目的:肿瘤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分析人性化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接诊的98例肿瘤内科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实际开展肿瘤内科护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7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设为实验组,另12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制定专项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概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P0.
期刊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公众对医疗保健方面知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也随之增强,与此同时,也使得医疗护理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风险。医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类的生理及心理,救生与伤害以及成功与失败并存。成功挽救生命为人们带来健康和福祉,而失败和伤害则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和财务困难。据统计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医疗纠纷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其中产科护理人员收到的投诉是最多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医院心脏介入室感染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方法与控制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心脏介入室于2020年2月~9月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立心脏介入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结果:心脏介入室接受急诊患者138例。结论:建立心脏介入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应急预案,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医院心脏介入室感染预防;控
期刊